手工粉条

搜索文档
“零元村”蝶变记
人民日报· 2025-08-14 22:10
核心观点 -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通过资源整合和产业多元化显著提升集体经济收入和农民收入 具体表现为土地整合降低成本 闲置资产盘活 产业链延伸及区域协同发展模式创新 [1][2][3] 土地资源整合与成本优化 - 合作社将1316个分散地块合并为478块 实现小田并大田 亩均耕作成本降低20%以上 [1] - 通过低效果木腾退和耕地恢复项目 撂荒耕地全部复耕种粮 提升土地利用率 [1] 集体经济发展与收入提升 - 万安村集体经济营收从2020年0元增长至去年突破400万元 带动参与农户户均增收6000元以上 [1][2] - 成都市农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达25.67亿元 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3.2万元 [3] 闲置资产盘活与产业拓展 - 投入150万元将闲置村小学改建为加工坊 引入全自动榨油生产线 菜籽油年产值达60万元 [2] - 利用校舍空间增建红薯加工坊 投产首月2000斤手工粉条线上售罄 [2] 区域协同与模式创新 - 九村联盟党组织整合2300亩耕地统一经营 共享烘干设施和加工生产线 实现资源共享和统一管理 [2] - 联合龙头企业共建综合农事服务中心 配备加工生产线和仓储冷链设施 村集体按50%股份分红 [2] 政策支持与改革成效 - 成都市完成所有村集体经济组织登记赋码 288.1亿元集体资产实现云监管 [3] - 创新农业生产设施所有权抵押贷款等产权改革模式 形成九大集体经济发展类型 [3]
四川成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强村富民 “零元村”蝶变记
人民日报· 2025-08-14 21:59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 - 四川成都金堂县万安村通过成立合作社整合分散耕地,将1316个地块合并成478块,撂荒耕地全部种上粮食,亩均耕作成本降低20%以上 [1] - 合作社采取入股和代耕代种两种模式,108户农户入股,村党委书记带头以5亩地入股,带动农户参与 [1] - 万安村集体收入从2020年的0元增长到2023年的400万元,参与农户户均增收6000元以上 [2] 集体经济发展模式创新 - 万安村利用闲置村小学改建加工坊,引入全自动榨油生产线,菜籽油年产值达60万元,并增设红薯加工坊,首月2000斤手工粉条线上售罄 [2] - 成立九村联盟党组织,整合2300亩耕地统一经营,共享加工生产线和烘干设施,实现"荣香优98"水稻未收割就被商超包销 [2] - 综合农事服务中心采取村集体50%股份分红模式,大部分分红作为激励资金发放 [2] 成都农村改革成效 - 成都完成所有村集体经济组织登记赋码,288.1亿元集体资产实现"云监管" [3] - 形成九大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包括"生态转化型"和"产业融合型"等 [3] - 2023年成都农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达25.67亿元,带动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3.2万元 [3]
嘹亮村歌唱响,游客闻“声”而来
齐鲁晚报· 2025-08-06 21:40
莱阳村歌大赛概况 - 2025莱阳村歌大赛于4月12日启动,持续至10月,包含海选、镇街选拔、市级复赛、烟台市级总决赛、山东赛区邀请赛及全国邀请赛等阶段 [4] - 大赛覆盖莱阳18个镇街,每镇街设专场,场场爆满,五龙广场人潮汇聚 [1][5] - 全网话题累计突破5000万,群众参与热情高涨,参赛选手包括农民、司机、厨师等非专业人群 [6][7] 活动模式与特色 - 采用"群众主创、群众主推、群众主演"模式,展示乡村特色和文化底蕴 [5] - 设置原创村歌、全民大合唱和"村咖"赛道,采取全国、省、市、县、乡五级联动模式 [6][7] - 现场结合乡村好物推荐环节,如谭格庄镇推荐秋月梨、樱桃、金蝉等特产,并设置美食体验区 [3] 文旅经济带动效应 - 2024年累计接待游客量同比增长15.6%,增量超108万人次;2025年上半年旅游接待人次增长172.4万,同比增长56.3% [9] - 夜间销售额同比增长40%,预制菜、文创产品、特色美食等业态消费场景被激活 [9] - 团旺镇光山村通过文旅IP打造,建成16个冬暖式大棚和5600平方米玻璃温室,年收入近百万元 [8] 品牌与产业融合 - 联动中国农民丰收节村歌大赛,扩大"莱阳村歌"品牌影响力 [7] - 与梨文化季、乡村美食大赛结合,开发文创产品,构建农文旅商融合发展新格局 [9] - 推动"村歌"向综合性文化活动转型,涵盖文艺展示、文旅宣传、农产品展销等内容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