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射电子束光刻机

搜索文档
河套:世界级科创平台加速崛起
深圳商报· 2025-08-07 23:17
发展规划与战略定位 - 《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园区发展规划》于2023年8月发布 旨在打造世界级科研枢纽和新质生产力策源地 [1] - 河套合作区采用一河两岸 一区两园独特发展模式 两年来实现一月一个样 一年大变样的快速发展 [1][2] 创新要素跨境流动 - 深港跨境直通巴士实现30分钟直达香港科学园 新皇岗口岸将于2026年启用 通关时间从30分钟缩短至5分钟 [2] - 科汇通试点实现科研资金跨境自由调拨 设立首只跨境双币母基金 帮助5家港资科研机构汇入510万元科研资金 [2] - 完成全国首单外债便利化额度试点 深圳园区企业累计获批1000万美元外债额度 [2] - 深圳数据交易所累计完成跨境数据交易110笔 交易金额达3.34亿元 [3] 空间规划与基础设施建设 - 通过租购改建方式整备科研空间 建成13个专业园区 释放皇岗口岸货检区40万平方米土地 [4] - 打造规划建筑面积超120万平方米的国际协同创新区 预计2035年科研及配套空间将超过300万平方米 [4] 人才集聚与政策支持 - 出台人才认定管理办法 实施15%企业税和个人所得税税负差额补贴政策 [4] - 集聚18名海内外院士专家和1.5万余名科研人员 包括沈向洋院士和俞大鹏院士等高端人才 [4] 技术创新平台建设 - 设立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国际总部和国际先进技术应用推进中心 [5] - 建成4个中试服务平台包括特种具身机器人 化合物光芯片 智能化自动化药物发现和智慧医疗机器人概念验证 [5][6] - 引进深港澳芯片联合研究院 澳门大学集成电路微电子研究院 鲲云科技和华大九天等核心企业 [6] 关键技术突破与成果 - 取得电子束光刻机国内首台样机 VCSEL光芯片首次量产 国内唯一自主研发7T核磁共振成像系统等核心技术成果 [6] 产业集聚与发展态势 - 汇聚200余个高端科研项目和447家科技企业 形成1.5万余人科研人才集群 [7] - 人工智能 生物医药 量子信息产业集群加速形成 呈现湾区芯谷 数字智谷 量子硅谷 生命绿谷 能源碳谷产业布局 [7] - 建立香港基础研究-河套成果转化-大湾区生产制造的完整产业链条 [7]
河套:世界级科创平台加速崛起 两年汇聚200余个高端科研项目、447家科技企业、1.5万余名科研人才
深圳商报· 2025-08-07 16:56
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发展规划 核心观点 - 河套合作区深圳园区定位为"世界级科研枢纽"和新质生产力策源地,两年来在制度创新、资源集聚和产业成果方面取得显著进展[1] - 通过"一河两岸、一区两园"独特机制推动深港科研协作,加速创新要素跨境流动[2] - 已形成人工智能、生物医药、量子信息等产业集群,构建"香港基础研究-河套成果转化-大湾区生产制造"产业链[6] 创新要素流动 - **人员流动**:深港跨境直通巴士30分钟直达香港科学园,2026年新皇岗口岸启用后通关时间将从30分钟缩短至5分钟[2] - **资金流动**:落地"科汇通"试点实现科研资金跨境自由调拨,设立首只跨境双币母基金(人民币/港币),完成510万元港资科研资金汇入及1000万美元外债便利化额度试点[2] - **物资流动**:海关实施"一线放开、二线管住"监管模式,推动科研物资跨境高效流动[3] - **数据流动**:深圳数据交易所累计完成跨境数据交易110笔、金额3.34亿元[3] 创新生态建设 - **空间载体**:建成13个专业园区,释放皇岗口岸40万平方米土地,规划建设120万平方米国际协同创新区,2035年科研及配套空间将超300万平方米[4] - **人才集聚**:实施15%个税差额补贴政策,吸引18名院士专家及1.5万余名科研人员[4] - **技术平台**:设立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国际总部,建成4个中试服务平台,引进深港澳芯片联合研究院等机构,取得电子束光刻机首台样机、7T核磁共振成像系统等核心技术成果[5] 产业集群发展 - 已汇聚200余个高端科研项目、447家科技企业,形成"湾区芯谷、数字智谷、量子硅谷、生命绿谷、能源碳谷"产业布局[6] - AI领域企业加速增长,实现VCSEL光芯片首次量产等突破[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