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鸿蒙系统级AI助手小艺

搜索文档
人大高瓴-华为诺亚:大语言模型智能体记忆机制的系列研究
机器之心· 2025-08-07 02:41
智能体记忆机制研究体系 核心观点 - 中国人民大学与华为诺亚方舟实验室合作构建了涵盖综述论文、评测数据集、工具包的完整研究体系,推动大语言模型智能体记忆机制发展[2][5][20][36] 智能体记忆机制综述 - 2024年4月团队发表TOIS'25综述,系统讨论记忆定义、必要性、实现方法、评测体系及应用场景[5] - 提出狭义记忆(当前任务交互历史)与广义记忆(跨任务经验+外部知识)的分类框架[7][9] - 从认知心理学、自我进化、实际应用三维度论证记忆对智能体的关键作用[10][15] 记忆实现方法 - **来源分类**:任务内交互信息(Inside-trial)、跨任务经验(Cross-trial)、外部知识(External Knowledge)[12][16] - **形式分类**:文本形式(显式存储)含完全信息/最近信息/检索信息/外部工具四类实现,参数形式(隐式存储)含模型微调/记忆编辑两类实现[13][16] - **操作流程**:记忆写入(原始信息或总结提取)、管理(合并/反思/遗忘)、读取(决策支持)[14][21] 记忆评测体系 - **MemSim框架**:2024年9月提出贝叶斯关系网络构建用户画像,生成含5类问答的MemDaily数据集,评测记忆有效性(准确率/召回率)与效率(调整/推理时间)[23][26][28] - **MemBench榜单**:2025年2月扩展评测维度,新增观测/参与双场景、事实/反思双记忆类型,引入容量评估指标(临界记忆量)[31][33][35] 记忆工具包 - **MemEngine工具包**:2024年12月发布模块化框架,实现9种主流记忆方法(如MemoryBank、MemGPT),支持三级扩展开发与双模式部署[36][40][42][44] - 架构分层:基础功能层(检索/总结等)、记忆操作层(存储/召回等)、应用方法层,兼容AutoGPT等平台[40][41] 应用场景 - 角色扮演(人格塑造)、个人助理(习惯记忆)、开放世界游戏(经验总结)、代码生成(风格统一)、推荐系统(偏好捕捉)、专家系统(知识更新)[18][21] 未来方向 - 参数化记忆机制、多智能体协同记忆、记忆与终身学习结合、类人记忆机制开发[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