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尺巷调解法

搜索文档
找到“案结事了人和”的钥匙(法治头条)
人民日报· 2025-09-24 23:22
乡村治,百姓安,国家稳。乡村的和谐安宁,关乎广大农民的幸福感和安全感,如何准确把握当前农村 纠纷的新特点、新问题?当土地权益、邻里关系、遗产继承等"老"问题遇上村民法治意识"新"提升,传 统的解纷方式需要进行哪些创新,才能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 近日,记者赴安徽、上海、重庆三地采访调研。在安徽安庆,一场遗产纠纷,法官巧讲"六尺巷"典故让 兄妹5人握手言和;在上海金山,一起险些激化的邻里建房纠纷,凭借派出所、司法所、律师事务所联 动的"三所联动"机制成功化解;在重庆武隆,一桩长达10年的土地边界争议,用科技赋能确权存证,从 源头平息……这些来自基层一线的生动实践,正是各地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因地制宜、探索 创新"矛盾纠纷化解工作法"的鲜活注脚。 安徽安庆"六尺巷调解法" 将"和为贵"观念融入乡村治理 不久前,桐城市人民法院双港法庭庭长赵文生将庭审现场搬到谢氏宗祠,邀请镇村干部和村民们旁听一 起在农村具有典型普法意义的案件。 当地村民谢某夫妇生前育有5名子女,3个儿子曾约定母亲去世后,将父母遗留的3间房屋由兄弟3人平 分。父母去世后,老二擅自扩建宅基地上房屋并上锁。阻拦无果后,四兄妹将老二诉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