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储充一体化智慧充电站

搜索文档
浙江构建智能充电服务网络
经济日报· 2025-09-05 22:14
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规模 - 全国最大规模高速公路充电站G25长深高速桐庐服务区(南区)投运 配备108台大功率快充桩 其中40台超级充电桩单桩最高功率达600千瓦 单日可满足超3000车次充电需求[1] - 浙江省高速公路服务区累计建成433座充电站 2645个充电桩 实现全省高速公路充电设施全覆盖[2] - 浙南滨海(马站)旅游集散中心建成178个30千瓦直流快充公共充电桩 最快1小时可补电80%[3] 技术应用与系统集成 - 桐庐服务区充电站采用光伏发电 梯次储能 液冷超充 直流快充等技术 车棚铺设总装机容量2260千瓦峰值光伏板 实现清洁能源就地生产100%消纳[1] - 金华03省道充电站配备装机容量85千瓦峰值分布式光伏系统及储能系统 可同时服务28辆车 平抑电网波动并提升能源利用效率[2] - 创新推出智慧充电云平台 用户可通过APP实时查询桩位状态 预约充电 线上支付 全程无需排队等待[3] 商业模式与合作拓展 - 国网绍兴电动汽车服务公司与浙江精工电源科技达成战略合作 带动1600余台社会充电桩接入国网E充电平台 创浙江省单体企业接入规模之最[4] - 该批充电桩每年可为电动汽车用户提供超过50万人次充电服务 大幅提升社会充电资源利用效率[4] - 苍南县将充电网络建设与旅游服务深度融合 打造浙南首个充电+文旅综合示范项目[3] 区域网络协同发展 - 桐庐服务区充电站推动长三角地区核心城际绿色走廊互联互通 预计年底北区充电站投入运行[1] - 国网浙江电力遵循适度超前 布局均衡 智能高效原则 构建新能源汽车智能充电服务网络[2] - 金华充电站有效缓解暑期旅游旺季新能源汽车补能需求 温州依托168公里黄金海岸线生态资源建设充电网络[2][3]
全国最大规模高速公路充电站投运
科技日报· 2025-08-26 03:37
充电基础设施规模与技术升级 - 全国最大规模高速公路充电站在G25长深高速浙江杭州桐庐服务区投运 配备108台大功率快充桩 其中40台超级充电桩单桩最高功率达600千瓦 实现"一秒一公里"充电速度 [1] - 充电站采用光储充一体化技术 包含2260千瓦光伏发电系统和430千瓦时储能电站 实现清洁能源100%就地消纳 年均可实现512万千瓦时绿电替代 [2] - 服务区扩建后南区充电车位达108个 北区预计年底投入运行 整体停车位增至979个(南区474个/北区505个) 较2022年底16台充电桩规模大幅提升 [1] 充电网络建设进程 - 2016年G25长深高速桐庐 建德服务区首批投运4台60千瓦充电桩 截至2022年底桐庐服务区累计建成16台充电桩 [1] - 为应对高速公路车流量逐年攀升 桐庐服务区启动改扩建项目 南区新增建筑面积2700平方米 北区新增建筑面积约3万平方米 [1] - 项目由国网杭州供电公司所属杭州市新能源汽车服务有限公司建设 采用梯次储能 液冷超充 直流快充等技术 通过智能管理系统实现光伏 储能 充电统一调度 [2] 能效与环保效益 - 储能电站有效平抑电网波动 实现削峰填谷 综合技术应用大幅提升能源利用效率 [2] - 项目预计年均减少碳排放约2860吨 通过光伏发电和储能系统协同实现电网稳定性提升 [2]
新能源车在桐庐服务区实现“即充即走”
杭州日报· 2025-08-19 02:12
充电站技术突破 - 桐庐服务区(南区)充电站配备108台大功率快充桩,其中40台为超级充电桩,单桩最高功率达600千瓦,充电速度接近"一秒一公里"[2] - 充电站采用"光伏发电、梯次储能、液冷超充、直流快充"技术,并配备智能管理系统实现光伏、储能、充电的统一调度[3] - 车棚铺设2260千瓦峰光伏板,实现清洁能源100%就地消纳,配套430千瓦时储能电站实现削峰填谷[3] 充电站运营效益 - 充电站单日可满足超3000车次新能源汽车充电需求,预计年底北区充电站投运后将进一步提升服务质量[3] - 预计年均可实现512万千瓦时绿电替代,减少碳排放约2860吨[3] - 充电站投运将有效缓解节假日"排队等充电"现象[3] 杭州充电基础设施布局 - 杭州已建成4.8万个公共充电设施,形成城乡一体化公共充电网络[4] - 公司在高速服务区累计建成28座充电站、498台充电桩,覆盖杭州境内所有高速公路服务区[4] - 充电设施建设呈现"城市面状、公路线状、乡村点状"的多层次分布格局[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