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红色交通线主题游径

搜索文档
让红色旅游持续焕发生命力
经济日报· 2025-07-29 22:11
行业定义与核心特征 - 红色旅游是以革命纪念地、纪念物及其承载的革命精神为载体 组织接待旅游者开展革命历史知识学习和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的主题性旅游活动[1] - 红色文化资源与旅游消费场景深度融合形成的新型产业形态 实现以文塑旅、以旅彰文 推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优化升级[1] 行业发展规模与政策支持 - 中央财政2024年安排红色旅游专项资金20亿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和景区改造提升[2] - 全国重点建设红色旅游经典景区300个 历史类博物馆纪念馆1644家 累计推出主题展览1.5万个[2] - 2023年8月印发《用好红色资源培育时代新人红色旅游助推铸魂育人行动计划(2023—2025年)》建立红色旅游教育常态化工作机制[3] - 2024年12月发布《红色旅游融合发展区等级划分》推动行业进入规范化标准化发展快车道[3] 区域发展案例与品牌建设 - 湘赣闽、陕甘宁、鲁苏皖、川渝等红色文化资源集中地区打造了一批地方性红色旅游品牌[2] - 山东省临沂市通过"红色旅游+"形式融合艺术体验、企业团建、影视制作等内容 成为传承红色基因和助推增收富民的重要载体[2] - 辽宁省朝阳市赵尚志纪念馆和《义勇军进行曲》创作发源地打造出特色红色旅游品牌 有力推动地方经济繁荣[2] - "中央红色交通线主题游径"横贯沪粤闽赣 串联24处核心革命旧址与革命场馆 形成红色旅游长廊[1] 行业发展挑战 - 存在融合发展水平较低、品牌营销意识薄弱、数字化建设不深入、专业人才素养有待提高等现实问题[1][3] 未来发展路径 - 拓展红色旅游业态格局 提炼代表性红色文化元素打造"看得见""记得住"的旅游品牌 延展到文创产品实体经济文化活动[4] - 强化业态协同与区域合作 探索"红色+N"融合发展模式 将红色文化与教育研学、乡村旅游、生态旅游等有机融合[4] - 推动红色旅游数字转型 利用VR等数字科技引入沉浸式体验项目还原革命场景 实现从"可观"到"可感"从"记忆"到"共鸣"的转变[4] - 利用微博抖音等媒体矩阵创新数字化传播形式 实现全媒体推广 特别关注青年游客体验习惯与需求[4] - 推动与高等院校研究机构深度合作 设立专业智库培育相关专业人才 为红色知识教育、旅游规划、专业讲解、展览展陈提供人才支撑[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