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港九大队志(增订版)》
icon
搜索文档
让香港抗战史不再“消失”——刘智鹏的20年抗战史寻踪
中国新闻网· 2025-08-26 07:12
历史研究背景 - 香港特区立法会议员刘智鹏长期从事香港史研究 因童年阅读历史连环画和古典名著对历史产生兴趣[2] - 中学至大学阶段持续深入研究历史 最终决定以历史研究为专业方向[2] - 对香港抗战历史的关注源于本地长辈口述的香港沦陷时期惨痛经历[2] 港九大队研究历程 - 2005年启动抗战时期香港社会口述历史项目 与出版社合作推出《港九大队志》[3] - 团队与港九大队老战士及其后人保持长期联系 积累大量第一手材料[3] - 2023年出版《港九大队志(增订版)》以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 新增部分史料内容[3] 港九大队抗战贡献 - 1941年12月港英政府投降后 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派出武工队潜入香港执行秘密大营救任务[5] - 成功营救800多位重要人物包括中国共产党领导人 民主党派领导人和文化名人[5] - 清理香港土匪障碍 建立本地作战基础 其中港九大队80%成员为香港本地人[5] 民众支援抗战事迹 - 香港民众提供住所 食物和衣物等物资支援游击队活动[6] - 新界村民协助游击队在村庄 山地和海域间灵活转移 多次遭遇日军报复性抓捕[6] - 许多村民因拒绝透露游击队情报被日军迫害致死 抗战胜利后因重伤不治去世者众多[6] 香港抗战历史地位 - 香港作为远东重要港口 1931-1937年间已成为抗战资金和战略物资募集转运中心[7] - 1937年后八路军和国民政府均在港设立办事处 负责华侨物资转运工作[7] - 沦陷期间中国共产党游击队与盟军对接 提供情报支持和人员转移服务[7] 历史教育推广 - 香港沙头角抗战纪念馆由罗家大屋改建而成 聚焦展示港九大队抗战历史[10][11] - 纪念馆周边设立两条文物径 青年学生可实地了解游击队活动路线[11] - 2024年香港成立抗战及海防博物馆 加强抗战历史遗迹保护工作[13] 抗战纪念意义 - 让香港青年认识1941-1945年日军占领香港3年零8个月的历史事实[13] - 理解前辈反抗牺牲的重要意义 增强国家认同感和民族责任感[13] - 通过历史教育传承爱国精神 鼓励年轻一代为国家发展作出贡献[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