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夏景戏婴图》
icon
搜索文档
端午童戏 稚趣丹青
人民日报· 2025-05-31 22:02
传统文化与现代节日的融合 - 端午节与儿童节结合,通过包粽子、制香囊、扎龙舟模型等活动,让孩子们体验传统文化并传承民俗记忆 [2] - 历代画家通过婴戏图、节令画等艺术形式,将儿童端午活动定格于纸绢上,展现古代儿童生活的缩影 [2] 宋代端午童趣的艺术表现 - 苏汉臣《重午戏婴图》分为三部分:上部5名孩童表演登科及第剧情,寓意"五子登科";中部荷塘点明端午时令,寓意"连生贵子";下方20名儿童在庭院中嬉戏,共25名孩童象征"重五"之数 [2] - 画家通过精妙构思,将儿童形象与民俗细节结合,展现宋代儿童端午活动的多彩与欢娱,承载古人对家族昌盛的期盼 [2] 元代与清代的端午童趣画卷 - 元代《夏景戏婴图》以钟馗供案为视觉中心,描绘童子持端午扇、擎莲叶、戏蟾蜍的场景,将驱邪民俗转化为游戏场景 [3] - 清代金廷标《儿童斗草图》再现端午斗草活动,画面中孩童寻草、摘草、斗草,反映儿童对自然的认知与成长 [3] - 乾隆题画诗"赤子之心爱生意"表达成年人对童真时代的追忆,画卷体现长辈对儿童的关怀与护佑之情 [3] 端午童趣画卷的文化意义 - 端午童趣画卷不仅是文化记忆,更承载长辈对儿童的爱意与温暖,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