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巴尔扎克》翻译

搜索文档
钱锺书先生的“新天地”
北京晚报· 2025-09-01 11:11
钱锺书翻译实践概述 - 翻译德国诗人海因立许·海涅的《精印本〈堂·吉诃德〉引言》约11000字 刊载于1956年1月《文学研究集刊(第二册)》 后附译者后记及32条页注 钱锺书称该文代表海涅对《堂·吉诃德》最成熟见解和周到分析 是19世纪西欧经典文评重要文献 翻译目的为纪念《堂·吉诃德》出版350周年(1605-1956)[1] 翻译作品详述 - 翻译法国左拉《关于巴尔扎克》约500字 刊载于1957年12月《文艺理论译丛(第二册)》 钱锺书指出其观点与恩格斯1888年信件内容暗合[2] - 摘译意大利批评家弗·德·桑克梯斯《文论三则》 刊载于1962年8月15日《文汇报》 强调其核心观点为作家意图与作品效果常矛盾 该概念对近代西洋文评产生重大影响 英美文评家"意图的迷误"理论即源于此[2] - 参与翻译《外国理论家 作家论形象思维》1979年1月出版 与杨绛共同负责西欧古典理论批评家(涉及亚里士多德等32人)及西欧与美国现代理论家(含弗洛伊德、萨特等)部分翻译与内容选定 柳鸣九与刘若端初译其中三篇文章[2] 翻译理念与成就 - 主张译文应达到"化境"或"反胜原作"境界 其翻译克罗齐文论约200字 以直白形象且富于文学性的语言阐释形象认识的独立性 例举绘画月夜景色、地图轮廓、音乐主题等均为无理智联系的纯粹形象感觉[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