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仪式:中国人的时间哲学》
icon
搜索文档
中国人的时间哲学里藏着独一无二的浪漫
首席商业评论· 2025-09-11 03:37
核心观点 - 通过《仪式:中国人的时间哲学》系列作品展现中国人依循二十四节气和传统节日的生活方式 强调仪式感在日常生活和文化传承中的核心价值 [11][13][41] - 作品以浙江衢州常山为观察样本 深度挖掘江南地区岁时流转中的饮食、劳作及节庆活动 呈现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连接 [6][10][23] - 书籍设计融合中国美学元素 包含手工工艺和限量发行策略 突出其收藏与礼品属性 [15][55][66] 作者背景与创作理念 - 作者周华诚具有多元职业背景(医生、记者)和乡村生活经历 其创作聚焦浙江传统文化与日常美学 [6][8][10] - 创作初衷是记录中国人"如何过日子" 强调仪式感源于历史积淀 体现对生活的庄重态度 [14][26][41] 内容结构 - 系列包含两册图书:《节气风物之美》专注自然节律与农耕文化 《岁时礼俗之美》侧重传统节日的人文庆典 [23][38][40] - 具体案例包括立春耕田仪式、立夏食用豌豆糯米饭、中秋食蟹赏月、除夕插梅守岁等 均配有详细场景描写 [28][29][31][32] 文化价值阐释 - 二十四节气被称为"中国第五大发明" 体现古代劳动人民对时间的审美化表达与文化智慧 [38][44] - 传统节日被定义为对忙碌生活的褒奖 节令仪式(如咬春、腊鼓)承载着行为方式与思维观念的代际传承 [17][26][40] 产品特性 - 限量2000套 含图书2册、手账1册、藏书票2枚及精美函套 定价158元/套 [15][66][68] - 设计由获奖设计师陈天佑操刀 采用裸脊装帧、手工粘贴夹页工艺 插画融合水墨风格与童趣元素 [55][57][59] - 附加价值包括书法家小萨的节令书法、岜农亲绘函套插图 以及护眼纸张制作的手账 [59][61][66] 市场定位 - 目标受众为寻求文化归属感与生活仪式感的人群 强调书籍"可读、可藏、可赠"的多重功能 [15][50][66] - 通过自然意象(草木生长、季节更替)与文学引用(周作人、汪曾祺)强化情感共鸣 [35][46][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