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野生菌产业
icon
搜索文档
山林藏珍馐 寻菌正当时(高质量发展在一线·小城宝藏)
人民日报· 2025-08-19 22:46
行业生态与资源管理 - 南华县依托广袤林地和立体气候孕育300多种野生食用菌 形成多样化森林资源基础 [1] - 当地实施科学防控体系 包括划分松茸牛肝菌主产区 制定村规民约 并通过大喇叭播报毒菌辨识知识 发放12种剧毒菌防控告知书 [1] - 建立可持续采集标准 出台松茸等食用菌规范化管理暂行办法 实施松茸采集方法和牛肝菌采集方法两项地方标准 [2] - 划定6个野生菌保护区达202.6万亩 建成17片8140亩野生菌保育促繁科技示范基地 推动科学保育和产量质量提升 [2] 旅游与体验经济 - 发展特色采菌旅游项目 包括亲子研学 深度体验和菌子宴制作等多种玩法 将菌子资源转化为可触摸的生态课 [2] - 全县拥有近千名菌向导 旺季时每位向导日均带领3-4批游客进山采菌 [2] - 游客可参与从林间观察到菌子宴烹制的全流程体验 在工坊中现场加工采集的菌类食材 [2] 产业链与交易规模 - 建立冷链物流体系 每日清晨发车将松茸羊肚菌等产品通过跨境电商销往国内外市场 [2] - 2024年野生菌集散交易量达13833.5吨 交易额突破19亿元 形成规模化的交易市场 [2] - 从资源保护到餐桌消费再到跨境销售 构建了完整的生态保护与农文旅融合特色产业链 [2]
“一朵云”,托起万朵菌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6-26 22:00
数字化技术在野生菌产业的应用 - 南华县在野生菌保育促繁基地安装智能环境监测设备,实时监测湿度、温度、降雨量等关键数据,当湿度低于75%时启动自动喷水设施 [4][6] - 咪黑们村基地安装AI摄像头、微气象站、土壤监测器等设备,可360度旋转的AI摄像头能监测菌窝生长情况,2000亩基地实现全覆盖 [6][7] - 监测设备与南华野生菌产业大数据平台实时交互,跟进全县野生菌交易情况和资源分布,为政策制定提供依据 [7][8] 野生菌交易体系的数字化升级 - 南华国际野生菌交易市场配备AI智能电子秤,自动识别菌子品种并生成结算小票,解决以次充好问题 [9][10] - 贸易服务平台汇总交易信息并在LED大屏展示,包括当日交易单价、总额和客流量,6月19日鲜品价格指数为99,干品为84 [10][11] - 平台构建阳光透明的交易体系,价格指数以去年同期为基准(设为100),为市场参与者提供参考信号 [10][11] 直播电商推动销售模式转型 - 南华县上百名主播通过直播销售野生菌,主播杨华芝日均销售四五十单,高峰期达七八十单,线上销售额占店铺一半以上 [12][13] - 县政府组织免费电商培训,启动"菇勇者"计划培养专业主播,形成差异化主播矩阵 [12][13] - 部分消费者通过直播接触产品后转为线下客户,专程到南华体验采菌并购买 [12][13] 产业规模和经济效益 - 南华县已知野生菌1021种,其中可食用354种,被誉为"中国野生菌之乡" [4] - 洒披武村1000亩保育基地年产菌子90吨,产值近300万元 [6] - 数字化技术推动"菌经济"发展,县政府计划深化大数据和云计算应用,促进产业数字化转型 [13]
沪滇协作破解发展瓶颈 上海普陀助力云南中屏镇野生菌产业振兴
国际金融报· 2025-06-07 07:24
沪滇协作机制成效 - 上海普陀区与云南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建立对口帮扶伙伴关系8年 带动16 4万余人脱贫增收 [1] 野生菌冻干冷藏库建设项目 - 上海普陀区政府通过东西部协作资金统筹120万元支持基建 奇富科技投资100万元建成210平方米多功能仓储中心 配套电力设施 [3] - 项目采用"村集体+龙头企业+农户"运营模式 设定20年投资回收期 每年不低于6%资金收益归村集体 用于低收入户帮扶与集体经济发展 [3] - 为昆明蕈菇纪等企业提供标准化生产基地 开发菌汤包 牛肝菌酱等深加工产品 推动产业链向高附加值环节延伸 [3] 项目经济效益 - 冻干库建成后中屏镇年收购野生菌能力显著提升 直接带动300户850余人增收 辐射周边乡镇形成区域性集散中心 [3] - 通过土地流转 基地务工 技术培训实现农户每亩800元年租金+日均100元务工收入的双重收益 [4] - 基地务工村民月收入达3000元 羊肚菌种植技术使农户自家林地每亩年收益达5000元 [4] 产业生态变革 - 项目创造近百个固定就业岗位 带动近千名农户参与标准化种植 形成"种植—加工—销售"产业闭环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