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成果转移转化

搜索文档
郑州市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补助开始申报
郑州日报· 2025-07-08 02:10
申报对象 - 申报对象需为注册地在郑东新区、高新区、经开区及6个市辖区的企事业单位(技术输出方)[1] - 技术合同认定登记机构依托单位(不含政府行政机关性质的依托单位)[1] 支持标准 - 对驻郑高等学校、科研院所以及工商税务关系在郑州市的企事业单位2024年度累计登记额500万元(含)~5000万元,给予最高10万元补助[1] - 累计登记额5000万元(含)~1亿元,给予最高20万元补助[1] - 累计登记额1亿元(含)~10亿元,给予最高30万元补助[1] - 累计登记额10亿元(含)及以上,给予最高50万元补助[1] - 补助比例为实际到款且不超过核定技术交易金额最高1%[1] - 对事业类、社会化登记机构,按2024年度登记技术合同成交额的0.5‱给予最高20万元补助[1] 申报程序 - 申报单位需登录郑州市科技局网站,通过"郑州市科技业务管理系统"跳转至"河南政务服务网统一身份认证平台"[2] - 项目填报分为技术输出方补助申报和技术合同登记机构补助申报[2] - 市县两级科技主管部门对申报材料进行网上形式审查[2] - 审查通过后,材料需报送至相关部门[2] 申报时间 - 网上申报截止时间为7月21日17:00[2] - 纸质材料及汇总表报送截止时间为7月24日17:00[2] - 书面材料需报送至郑州市技术市场协会(工人路13号郑州市科学技术局606室)[2]
杭州发布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助跑计划”
杭州日报· 2025-05-20 03:08
杭州科技成果转化"助跑计划" - 杭州发布"双十平台"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助跑计划" 目标包括年引进省级以上领军人才30人以上 年催生高价值发明专利300项以上 年落地杭州转化科技成果30项以上 [4] - "双十平台"指杭州"1+2+33+7+N"高能级科创平台矩阵中的省实验室和省技术创新中心 [4] - 计划围绕"培土""发掘""熟化""嫁接""扎根"五大行动展开 覆盖科技成果转化全生命周期 [4][5] 助跑计划实施机制 - 建立"科技工兵+科技红娘+科技店小二"三位一体的"助跑团" 由市科技局和市投资促进局牵头 [5] - 每个"双十平台"设立3人工作小组 包含技术转移中心人员 区县牵头部门人员和平台成果转化员各1名 [6] - 通过与金融机构联动发展科技金融产品 解决创新项目资金需求 [6] 计划实施效果 - 推动科研人员以市场思维解决技术问题 使科技项目更易转化为产业化项目 [5] - 天目山实验室案例显示 计划帮助科研人员从追求技术先进性转向经济可行性 提升成果市场化成功率 [5] - 建立科技成果转化追踪反馈机制 确保每个项目有明确进展 [6]
民营经济重点领域高校概念验证中心共建计划 正式发布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3-31 03:14
核心观点 - 全国工商联人才中心与中国民营科技促进会联合推出民营经济重点领域高校概念验证中心共建计划 旨在通过政行企校协同创新平台解决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核心难题 包括实验室成果闲置 需求与研发错位 中间验证断链等问题 [1] - 计划通过高校与民营企业双向奔赴搭建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关键支点 为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持续动力 [1] 挑战与痛点 - 高校需整合行业专家参与协同创新并汇聚民营资本助力概念验证中心建设运营 [1] - 需培养和引入既懂技术又通市场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官以支撑中心工作开展 [1] 支撑体系建设 - 构建智库体系 协同整合行业专家 学者及企业家资源 建立专家与校企间的沟通平台 [2] - 开展专项人才培养 联合多方共同研发课程教材实训认证体系 重点开展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官培训 [2] - 组建转化网络 利用AI+SAAS模式建立线上线下结合的高效透明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平台 [2] 参与方角色与价值 - 高校依托科研优势输出前沿技术和创新成果 为民营企业提供高质量技术供给并助力转型升级 [2] - 企业提供市场需求和产业化经验 确保科技成果与市场接轨并降低科技创新成本 [2] - 行业协会发挥桥梁作用 整合行业资源并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 [2] 预期成效 - 共建计划将进一步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 推动创新链 人才链 产业链 资金链的有机衔接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