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登记服务

搜索文档
七夕景区婚姻登记预约火爆!“旅行领证”模式撬动文旅消费新增长
央广网· 2025-08-28 06:57
核心观点 - 婚姻登记"全国通办"政策推动"旅行领证"模式兴起 景区通过特色登记服务与文旅消费深度融合 形成"甜蜜经济"新增长点 [1][9][10] 行业趋势 - "旅行领证"模式成为新兴消费潮流 年轻人从传统政务大厅转向景区登记 注重仪式感与体验感 [1][9][10] - 行业从单一婚宴服务向"服务+产业+文化+旅游"模式拓展 市场增量达传统模式的20倍以上 [9] - 景区登记服务带动周边酒店、民宿、餐饮等消费 形成组团旅行与高消费支出特征 [10] 区域实践案例 新疆赛里木湖景区 - 景区面积1314平方公里(寓意"一生一世") 距离乌鲁木齐520公里(寓意"我爱你") 成为爱情主题打卡地 [1] - 全国通办后异地办证新人显著增长 5月20-21日单日登记超600对 今年以来累计登记7108对 其中70%为疆外游客 [1][2] - 登记新人享受终身免门票福利 推动"民政服务+文旅产业+社会发展"融合模式 [1][2] 河南洛阳上阳宫 - 融合盛唐园林与七夕文化元素 提供传统服饰颁证服务 已接受20对新人预约 [4] - 邀请全国38红旗手、省级道德模范等担任颁证嘉宾 增强仪式感与纪念意义 [4] - 配套推出住宿与餐饮优惠措施 延伸消费场景 [4] 江西南昌梅湖景区 - 首创非遗博物馆内婚姻登记中心 以芙蓉花和十里红妆婚俗产品为装饰主题 [6][7] - 七夕期间预约新人超50对 推出"山水为媒"帐篷婚礼及"1314婚旅路线" [6][7] - 通过喜事小程序整合20余家商户 提供婚庆、摄影、婚宴等折扣优惠 [7] 山东青岛崂山景区 - 以"海誓山盟"为主题开放"空中鹊桥"场景 结合山海自然资源与民宿规模优势 [9] - 从4小时婚宴经济转向全域目的地婚礼经济 市场增量达20倍以上 [9] 政策与专家解读 - 全国通办政策降低异地登记门槛 精准契合年轻人重体验的消费心理 [1][10] - 景区需加强婚姻登记与文旅服务的有机衔接 通过婚姻大礼包等增值服务提升消费黏性 [10]
婚姻登记+邮轮文旅解锁甜蜜经济,青岛邮轮母港打造网红打卡地
齐鲁晚报网· 2025-06-04 15:16
青岛邮轮母港"甜蜜经济"创新模式 - 青岛邮轮母港打造"婚姻登记+邮轮"创新模式,串联婚姻登记、婚纱摄影、婚礼策划、婚宴预订、蜜月旅行等完整产业链服务 [1] - 创新设计市北区婚姻登记处邮轮母港巡回点,以浪漫红色为主色调,邮轮舷窗造型登记窗口面朝大海,新人领证后可直接预订邮轮主题蜜月航线 [2] - 业务开办一个月已有60多对新人登记,其中70%为外地新人,预计随着宣传力度加大将吸引更多年轻人 [2] 文化体验与场景打造 - 双喜广场公园融合中式园林与现代艺术,设置太湖石、翠竹、几何艺术装置及光影"囍"元素,新人可在园林亭台证婚后直接登邮轮 [2] - 观赋宴推出《万邦来朝—梦回盛唐》沉浸式夜宴,复刻唐代纹样青砖、星空穹顶,提供唐装宋服换装、鎏金鹦鹉杯饮酒及《烧尾宴食单》还原宫廷美食 [3] - 互动体验包括唐装礼仪教学、诗词解谜游戏、胡旋舞观赏等全感官活动,答对诗词谜题者可获仿古鎏金香囊 [3] 产业生态与商业模式 - 形成"婚恋服务—文化体验—旅游消费"生态闭环,业态涵盖双喜广场婚庆打卡点、集装箱部落创意市集、邮轮贝尔主题派对空间及观赋宴文化中心 [4] - 通过"婚恋服务吸引客流、文化体验留住人心、旅游消费反哺产业"模式,将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婚纱摄影、唐宴体验等场景 [4][5] - 未来计划深化"婚姻登记+邮轮+文化"模式,将青岛邮轮母港升级为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对话的"城市会客厅" [5]
新政实施首日 上海婚姻登记“全国通办”462对新人 婚姻登记“随人走”为爱“不再奔波”
解放日报· 2025-05-11 02:18
婚姻登记新政实施 - 新修订的《婚姻登记条例》取消婚姻登记地域限制,新人领证不再需要户口本,实现"全国通办" [1] - 新政首日上海全市办理婚姻登记1673对,其中"全国通办"462对,占比27.6%,惠及29个省区市当事人 [1] - 政策突破户籍地限制,内地居民持身份证即可办理,覆盖结婚、离婚、补领补办等全业务类型 [2] 跨区域登记案例 - 虹口区婚姻登记中心首日接待多对跨省新人,包括安徽户籍在沪工作者及中日跨国婚姻案例 [2] - 广西籍在沪工作9年的新人因新政免于返乡取户口本,凸显政策便利性 [1] 数据系统支撑 - 民政部门完成531万条历史婚姻数据清洗及138.9万条数据补录校核,夯实全国信息库基础 [3] - 上海率先实现户籍电子证照应用,并推进长三角婚姻证电子照互通互认 [3] - 通过异地核验、数据互通机制消除信息壁垒,保障"全国通办"落地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