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医疗管理服务
icon
搜索文档
研判2025!中国全病程管理行业发展背景、市场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行业发展迅速,规模大幅增长,市场参与者众多[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8-19 01:10
行业定义与模式 - 全病程管理是以单个病人为中心,结合医学指南和患者个体化病情差异制定方案,多学科协作的疾病照护模式 [1][2] - 覆盖院前管理、院内诊断、连续性治疗、院后康复追踪的全病程闭环管理,集成预防、治疗、康复、照护一体化服务 [1][2] - 常用于术后康复、慢病治疗和恶性肿瘤治疗领域,包含随访、用药管理及居家康复等服务 [1][2] 市场规模与增长 - 2024年中国全病程管理市场规模达614亿元,同比增长45.2% [1][16] - 医疗管理服务整体市场规模2024年达1.59万亿元,2020-2024年复合增长率10.6% [14] - 预计2030年全病程管理市场规模超3600亿元,2024-2030年复合增长率34.6% [20] 行业竞争格局 - 市场参与者超百家企业,但业务规模有限且多集中于特定区域或专科领域 [1][18] - 行业集中度高度分散,前五家企业市占率仅6.3%,未形成绝对龙头 [1][18] - 头部企业可通过数据资产和多元化收入来源把握延伸商机 [25] 驱动因素 - 政策支持卫生健康现代化建设,推动全周期健康服务体系建设 [8][9] - 2024年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31.87%,较2023年提升2.17个百分点,健康意识从被动治疗转向主动预防 [10] - 65周岁以上老年人口达2.2023亿人(占总人口15.64%),推升慢性病管理需求 [12] 技术与发展趋势 - AI技术赋能诊前筛查、分诊、临床决策支援及报告解读,提升医疗效率 [23] - 专科化发展加速,心血管科和内分泌科增长潜力显著,2024年5月全国首家眼底疾病全病程管理中心落地 [22] - 行业集中度预计提升,技术优势企业将脱颖而出 [24][25] 参与企业 - 上市企业包括健帆生物、卫宁健康、科大讯飞、京东健康、阿里健康、智云健康 [2] - 相关企业涵盖阿斯利康投资、微脉技术、海心智惠、圆心科技等超15家机构 [2]
杭州闯出40亿AI医疗IPO!阿里CEO多轮投资
量子位· 2025-07-01 00:53
公司概况 - 微脉是中国收入前三的AI全流程健康管家公司,专注于全病程管理服务,近期向港交所主板递交招股书[1][4] - 公司成立于2015年,创始人为浙大校友裘加林,目前估值达40亿元[3][27] - 公司累计完成6轮融资,早期投资者包括阿里CEO吴泳铭、腾讯联创吴宵光,后续有百度、IDG等机构加入[2][35] 业务模式 - 核心业务为全病程管理服务,覆盖患者从生病前到康复后的完整链条[5] - 依托自研CareAI平台,集成多个LLM和动态医疗知识库,实现预问诊、分诊、报告解读等AI服务[6] - 采用与公立医院合作的模式,线下设立360名医疗助理的陪诊中心,线上通过APP/小程序连接[7][8] - 同时开展医疗健康产品销售和保险经纪服务,与药企、保险公司合作[11] 运营数据 - 已入驻全国157家医院,与4700+医疗机构合作,累计服务50万患者[11] - 2024年客户人均服务价值1600元,为行业平均4倍,患者满意度超99.9%[11] - 2022-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5.12亿、6.28亿、6.53亿元,全病程管理服务占比72%[13][14] - 同期毛利率从17.2%提升至19.9%,全病程管理业务毛利率达22.8%[15][17] 财务表现 - 2022-2024年年内亏损分别为4.14亿、1.5亿、1.93亿元,经调整净亏损收窄至0.3亿元[18][19] - 研发开支从0.81亿降至0.3亿,销售及分销开支从1.98亿降至0.95亿[22][23] - 2024年末现金及等价物0.36亿元,同比上涨129%[26] 行业前景 - 中国全病程管理市场规模2024年达614亿元,预计2030年将达3654亿元,CAGR34.6%[44][45] - 行业痛点包括看病流程繁杂、医院服务碎片化、信息鸿沟等,AI可有效解决这些问题[48] - 政策推动医疗模式向以患者为中心转变,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31.9%[41][43] 发展战略 - 计划通过上市募资扩大AI应用场景、全病程管理服务和医疗生态圈[47] - 创始人团队具备医疗信息化背景,核心成员来自银江股份等企业[27][32] - 主要股东包括创始人(23.44%)、源码资本(9.45%)、元璟资本(6.31%)等[3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