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废物处置

搜索文档
两起官司背后,超大城市面临万吨医疗废物处置难题
新京报· 2025-09-05 08:02
医疗废物处理行业背景 - 重庆中心城区医疗废物年处置量达3.41万吨,相当于81列高速列车重量[1] - 医疗废物需经高温灭菌、破碎处理后运往垃圾发电厂,全程密闭运输以防传染风险[1] - 行业属公用事业项目,前期投入大、利润空间小但稳定,通常采用特许经营避免重复建设[5] 同兴公司特许经营权争议 - 2003年获得重庆中心城区医废处置独占特许经营权,2012年经协商延长至2028年6月[4][15] - 协议要求公司保证医废即时收运和无害化处置,并维持设施安全高效运行[15] - 2024年沙坪坝区人民医院与苏鑫公司签约后,同兴以侵权为由起诉并要求赔偿39万元[13] 同兴公司运营能力问题 - 2015-2023年间多次超负荷运行,2015年处置量超核准规模20%达2088吨[6] - 2020年以来中心城区医疗机构从4933家增至5451家,现有能力仅能满足当前需求[7] - 2025年7月被生态环境局责令整改,涉及未运行电子联单和超每日处理能力等违法行为[21] 市场竞争与政策冲突 - 重庆全市共有31家医废处置企业,2024年行业平均负荷率仅47.42%[10] - 苏鑫公司反诉同兴滥用市场支配地位,案件由重庆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受理[16] - 部分卫健部门允许医疗机构自主选择有资质企业,不再强制要求与同兴合作[24] 行业发展趋势 - 我国医废处置设施从2003年"吃不饱"状态转变为2017年后超1/3城市负荷率超90%[19] - 新冠疫情暴露处置能力不足,国家财政近年支持设施提质扩能[19] - 特许经营权三年到期后,重庆市政府有权放开市场引入竞争[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