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lecoms

搜索文档
中国峰会、三大投资主题、对冲基金持仓重回中性、亚太科技、新特种销售成员
2025-05-22 15:48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消费、科技、通信服务、金融、工业、汽车、大宗商品、医疗保健、媒体、半导体、房地产、耐用消费品、消费服务、制药/生物技术、高性能计算、能源、公用事业 - **公司**:腾讯、网易、阿里巴巴、拼多多、吉利、好未来、美高梅中国、富途、华泰证券、信达生物、康方生物、立讯精密、友邦保险、联合健康、超微电脑、应用材料公司、广达电脑、鸿海、纬创、台达电子、台积电、ACC、AES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市场整体情况 - MSCI中国指数过去12个月上涨19%,年初至今上涨16%,跑赢标普和MSCI新兴市场指数,但当前估值与10年平均水平持平,若要继续上涨,需提升每股收益增长预期或降低股权风险溢价[1] - 本周摩根大通中国峰会召开,参会人数超2800人,今年峰会市场情绪比去年更乐观,去年是“希望”峰会,今年关注执行[1][3] 投资主题 1. **消费**:政策优先事项,企业每股收益上升 北京将提振内需列为3月全国人大首要政策目标,在全球贸易不稳定背景下经济意义重大,能改善中国供需平衡和企业盈利能力;消费企业每股收益趋势明显回升,是买入中国互联网、品牌和垂直领域被低估消费龙头的好机会[5] 2. **创新**:人工智能实施 人工智能在现实业务中的应用是关键增长主题,包括实体人工智能(智能机器人、高级驾驶辅助系统)和互联网平台应用(提高用户参与度、广告效率),大型互联网平台云业务也将因人工智能需求增长[5] 3. **中美关系**:战略竞争持续 近期缓和使市场松了一口气,但紧张局势根源深于贸易和赤字,是围绕技术和地缘政治的战略竞争,地缘政治差异大,战略脱钩正在进行,投资者可能需依靠每股收益增长而非降低股权风险溢价来获取股票收益[5][7] 4. **策略观点**: 通信服务升级为增持,科技降级为中性 腾讯和网易业绩强劲,通信服务因高互联网/游戏敞口被升级;科技因估值高和中国可能购买更多美国科技产品以缩小贸易逆差被降级[7] 对冲基金定位 - 定位回到中性,挤压效应将消退 宏观和CTA定位回到中性,量化和多空股票对冲基金转为看涨;摩根大通美国战术定位监测上周反弹至 -0.2z(自2015年以来的39%分位数),4周资金流向也转为中性;对冲基金杠杆大幅反弹,所有策略净杠杆升至过去5年的46%分位数和1年的53%分位数,总杠杆回到历史高位[10] - 基金为股票缓慢上涨做准备 未来许多对冲基金希望股票由大型科技股引领缓慢上涨,消费/周期性股票滞后;若继续大幅上涨,空头可能面临压力,但风险已降低[11] - 亚洲趋势:AXJ和日本均有买入 对冲基金净资金流向转正,CTA在香港净风险仍高,但在日本也转向更积极;AXJ在媒体和耐用消费品领域20天净买入资金流最强,半导体和房地产有资金流出;日本半导体和消费服务买入资金流最强,制药/生物技术和高性能计算有资金流出[11][13] 市场动态 1. **美国隔夜市场**: 标普上涨0.7%,纳斯达克上涨0.5%,美元指数因穆迪下调评级而下跌 美国股市周五延续近期涨势,标普本周上涨5.3%,市场防御性倾斜,医疗保健和公用事业领涨,能源下跌;宏观方面,密歇根大学消费者信心调查结果较弱,美元指数因穆迪将美国评级从Aaa下调至Aa1而下跌;油价上涨1%;个股方面,联合健康反弹6%,超微电脑上涨5%,应用材料公司下跌5%[16] 2. **新兴市场资金流向**: 新兴市场连续第4周资金流入,由被动资金主导 上周新兴市场资金流入8.3亿美元,但低于前一周的14亿美元;ETF资金流入29亿美元,非ETF资金赎回21亿美元;地区层面,AXJ基金流入6.6亿美元,拉美基金流入3.3亿美元;国家层面,台湾流入36亿美元,韩国流入6亿美元,巴西流入加速至11亿美元,印度流入放缓至1.4亿美元,泰国流出2亿美元;年初至今新兴市场股票资金流出151亿美元[16] 3. **中国策略**: 第一季度每股收益增长7%,净利润率扩张40个基点 截至5月16日,66%的MXCN市值(468家公司)公布了2025年第一季度业绩,第一季度每股收益同比增长6.5%,由每股销售额增长3.4%和净利润率扩张40个基点推动;MXCN 2025/2026年每股收益增长共识分别为8.3%/11.8%,与4月底持平;因人工智能采用增加,MXCN 2025年共识估计有上行风险,但对产能过剩和/或库存下行周期的行业每股收益前景更谨慎[18] 4. **台湾科技**: 人工智能服务器上游建设与系统生产差距扩大 维持今年英伟达GPU模块建设预测为550万单位,但更新GPU组合以反映H200建设增加和Blackwell HGX产品组合疲软;过去六个月人工智能潜在需求有积极迹象,但上游GPU模块建设与下游GPU板/机架系统生产不匹配;因美国对中国人工智能限制和宏观前景疲软下可能更严格的云服务提供商预算,下调2026/2027年人工智能GPU出货量增长预测至10%/7%,看好人工智能中长期趋势,但承认短期风险;团队青睐有人工智能驱动内容增长的行业领导者[19] 其他重要但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邓肯·瓦格纳加入摩根大通亚太专业销售团队负责科技领域,他在亚太科技领域有超25年经验,包括在台湾的20年,今日开始工作[2] - 提供了摩根大通亚太市场策略、宏观、行业研究和国家研究各领域负责人的联系方式[21][22][24][26]
SoftBank turned a corner. All eyes are now on its big AI bets.
Business Insider· 2025-05-13 14:47
公司业绩 - 软银集团四年来首次实现年度净利润 达1 15万亿日元(78亿美元) 扭转了上一年15亿美元的亏损局面 [1] - 第四季度利润同比增长124% 主要得益于阿里巴巴股票升值(年内涨幅超55%)及电信业务(T-Mobile)盈利 [2] 战略转型 - 公司CEO孙正义将AI作为核心战略方向 认为2035年AI智能将达到人脑的1万倍 最终发展为"造福全人类的超级智慧" [4] - 正在推进500亿美元的Stargate项目 旨在美国建设关键AI基础设施 孙正义亲自担任该项目主席 [6] 投资布局 - 对OpenAI累计投资达22亿美元 并主导其400亿美元融资轮 认为该公司最接近实现通用人工智能(AGI) [5] - 通过控股Arm布局AI芯片领域 1月新成立机器人投资控股公司Robo HD拓展机器人赛道 [7] 行业动态 - OpenAI面临公司治理法律纠纷 新模型出现"谄媚式行为"等技术问题 被迫撤回更新 [8] - Arm未提供全年营收指引致股价盘后暴跌11% 引发市场对AI芯片长期需求的担忧 [9] - Stargate项目推进受阻 特朗普关税政策增加与贷款方谈判的不确定性 [8]
摩根士丹利:2025 年上半年中国科技板块首席信息官调查-支出削减情况加剧
摩根· 2025-05-06 06:31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对韩国科技行业持谨慎态度 [6] - 对中国软件和IT服务行业维持谨慎观点 [26] - 对互联网行业保持积极态度 [34] - 对三家在港上市的电信股(中国电信、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维持增持评级 [34]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5年上半年中国首席信息官(CIO)对近期IT支出的预期降至新低,长期预期仅略有改善,人工智能是首要优先事项且应用加速 [1][44] - 尽管人工智能增长强劲,但整体IT预算增长预期下降,市场虽已消化疲软前景,但行业周期仍存在不确定性 [17][18][24] - 不同行业受影响程度不同,人工智能相关领域有机会,传统科技和企业软件需求需谨慎 [8][26][35]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AlphaWise调查 - 调查于2025年3月24日至4月7日进行,62位中国CIO参与,4月2日关税公告前后的回应有显著差异,公告后CIO支出增长预期从6%降至2%,且更多CIO预计预算进一步下调 [11] - 2025年CIO的IT预算增长预期降至5.8%,较2024年下半年下降140个基点,受美国关税公告影响又下降400个基点至2% [8] - 人工智能/大语言模型(AI/LLM)在2025年占总IT支出的比例预计从2024年下半年的10%升至11.2%,71%的CIO预计其项目将推动2025年IT投资增长 [8] - 2025年分配给人工智能的硬件支出占比从2024年的32%升至34%,42%的CIO计划放缓公共云的采用 [8] 投资影响 软件和IT服务 - 维持谨慎行业观点,企业支出暂无拐点迹象,软件预算增长降至调查新低,IT服务趋于稳定 [26][116][117] - 看好北森(Beisen)的人工智能货币化能力,对深信服(Sangfor)的云硬件业务更乐观,对多数中国软件公司持谨慎态度,评级多为持有或减持 [31] 半导体 - 人工智能和本地化带来结构性增长,但周期性复苏延迟 [27] - 看好受益于本地化趋势的公司,如北方华创(Naura)、中微公司(AMEC)、盛美半导体(ACMR)和兆易创新(Montage),以及主要的人工智能半导体推动者,如台积电(TSMC)、联发科(MediaTek)和创意电子(Alchip)等 [31] 硬件 - 除服务器和存储外,硬件支出预计减少,人工智能服务器硬件供应链将受益于人工智能需求增长和数据基础设施支出增加 [33] - 看好富士康工业互联网(FII)、纬创(Wistron)、广达(Quanta)等公司 [37][38] 互联网 - 保持积极态度,看好阿里巴巴(Alibaba)和腾讯(Tencent)在人工智能方面的潜在增长 [34] 电信 - 对三家在港上市的电信股维持增持评级,它们有望在公共云领域获得市场份额,但人工智能的发展可能带来挑战 [34] 最受青睐的公司 - 看好受益于人工智能结构性增长的公司,如台积电、联发科、创意电子、腾讯、阿里巴巴和三家中国电信公司 [38] - 看好人工智能PC受益公司,如联想、纬创、良维科技(Lotes) [38] - 看好受益于云长期趋势的公司,如纬创、广达、技嘉科技(Giga - Byte)、富士康工业互联网等 [38] - 看好有人工智能应用货币化故事的公司,如北森 [38] 关键要点 - 2025年上半年短期信心降至新低,CIO将2025年IT预算增长平均下调140个基点至5.8%,软件和硬件可能出现最大幅度的向下修正 [44] - 长期信心略有上升,34%的CIO预计未来3年IT支出占收入的比例将增长,宏观条件仍是影响IT支出份额修订的最大因素 [46] - 人工智能仍是增长的关键领域,AI/ML/PA在2025年上半年仍是首要优先事项,支出预期较2024年下半年增长21个百分点,71%的CIO预计AI/LLM项目将推动2025年IT投资增长 [53] - 关键IT支出趋势方面,AI/ML/PA仍是首要优先事项,数据中心建设和安全软件的优先级各上升2个百分点,传统基础设施硬件下降最多,为4%,外包下降3% [64] - 人工智能对科技和软件供应链有积极影响,CIO预计2025年将增加AI/LLM支出,看好台积电、创意电子和联发科等公司 [70] - 对亚洲硬件而言,2025年IT支出增长预期下调至5.8%,硬件和软件的增长预期均下降,但人工智能需求复苏,对人工智能相关公司是积极信号 [77] - 若2025年中国经济疲软,CIO认为最具防御性的项目是AI/ML/PA,最不具防御性的是数据中心建设、外包和咨询,PC在IT硬件设备项目中防御性最差 [83][84] - CIO预计2025年AI/LLM支出将加速,71%的CIO预计其支出将加速,73%的CIO/公司目前或预计在未来12个月内将其首个AI/LLM项目投入生产 [91] - CIO预计AI/LLM在2025年将占总IT支出的11.2%,高于2024年的4.5%,且预计将增加总IT预算,对人工智能服务器硬件供应链有积极影响 [96] 对中国软件和IT服务的影响 - 2024年最终预算增长回升,2025年展望再次下滑,软件增长预期下降2.1个百分点至4.2%,IT服务增长上升0.5个百分点至5.7% [116][117] - 未来修订意向仍呈负面倾向,但长期展望略有改善,34%的CIO预计未来3年IT支出占收入的比例将增长 [127][130] - 2024年IT预算向上修订主要由国有企业推动,但所有企业类型都下调了2025年预算 [137] - CIO在外部IT供应和内部IT人员配置上更加平衡,供应商折扣力度降低 [140][141] - 人工智能再次成为首要重点,预算显著改善,数据中心建设支出也有较大改善,企业资源规划(ERP)的弹性进一步下降 [146][147][148] 中国人工智能应用的详细情况 - 人工智能应用加速,2025年可能是企业大规模采用人工智能的一年,71%的CIO认为人工智能将对其2025年的IT投资产生重大影响 [152] - 硬件和IT服务在人工智能预算中的份额增加,软件份额下降,可能是由于2025年初开源人工智能模型的兴起 [153] - 人工智能将略微增加整体IT预算,但预算重新分配也成为更多CIO的选择,55%的CIO预计用新预算资助人工智能,低于上次调查的60% [170] - DeepSeek在各方面表现出色,61%的CIO认为其拥有最佳人工智能产品套件,预计其在2025年将获得最大的人工智能支出增量份额 [174] - CIO对采用开源、私有部署和内部人工智能有较高兴趣,83%的CIO更喜欢使用开源人工智能模型,近一半CIO更喜欢“构建”人工智能应用 [185][186] - CIO不太愿意为基于开源模型的人工智能软件支付溢价,平均愿意为人工智能模型支付的最高价格为每百万令牌4.5元人民币 [193] 对中国互联网的影响 - 生成式人工智能(GenAI)采用加速将使关键互联网平台受益,GenAI需求保持强劲,是IT支出的首要优先事项,也是最具防御性的领域 [206] - GenAI实施增加将使关键云提供商受益,2025年可能是GenAI实施的关键一年,混合部署需求增加,将使腾讯和阿里巴巴等云提供商受益 [207] - 阿里巴巴在BAT中继续表现出色,47%的CIO认为阿里云是最常用的公共云平台,DeepSeek在GenAI产品方面排名第一,阿里巴巴(Qwen)和字节跳动(Doubao)紧随其后 [208] 对中国电信的影响 - 公共云支出将趋于稳定,认为公共云采用将放缓的CIO比例降至40%,更多CIO认为其可能保持稳定 [220] - 市场份额增长放缓,三大电信公司预计在公共云领域总共获得19%的增量份额,中国移动获得最大份额,未来三年预计总共获得13%的增量份额 [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