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immune reset
icon
搜索文档
Kyverna Therapeutics Highlights Potential of KYV-101 in Multiple Sclerosis with Data from Phase 1 Investigator-Initiated Trials to be Presented at ECTRIMS
Globenewswire· 2025-09-24 13:05
KYV-101 IIT data demonstrate promising clinical activity, including robust CAR T penetration into the central nervous system (CNS) and improved expanded disability status scale scores (EDSS) KYV-101 continues to demonstrate a tolerable safety profile, consistent with observations from the first 100 patients treated with KYV-1011 Encouraging early data of KYV-101 in multiple sclerosis highlights broader potential within neuroimmunology autoimmune diseases EMERYVILLE, Calif., Sept. 24, 2025 (GLOBE NEWSWIRE) - ...
Cullinan Therapeutics (NasdaqGS:CGEM) Conference Transcript
2025-09-16 14:32
**公司概况与业务重点** - 公司为Cullinan Therapeutics 专注于识别和开发同类最佳或首创的分子 最初聚焦肿瘤学 现已扩展至肿瘤学和自身免疫疾病领域[2] - 当前产品组合围绕多个高优先级项目 包括自身免疫疾病领域的领先项目CLN-978(CD19 x CD3双特异性抗体)以及肿瘤学领域的zipalertinib(针对EGFR外显子20非小细胞肺癌的TKI)[2][4] - 自身免疫疾病领域:CLN-978已开展针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类风湿关节炎(RA)和干燥综合征(Sjogren's disease)的1期临床研究 所有研究均在全球站点积极招募患者[2] - 肿瘤学领域:与Taiho Oncology合作 计划在2025年底前提交zipalertinib的上市申请(待监管反馈)[4] **核心项目进展与数据预期** - CLN-978的SLE和RA研究初步临床数据预期从2025年底推迟至2026年上半年发布 干燥综合征研究于2025年夏季启动并快速推进站点激活[3][25] - SLE研究设计分为两部分:Part A为改良单次剂量递增研究 旨在确定深度B细胞耗竭剂量并维持治疗指数(针对CRS或ICANS等不良事件);Part B将采用重复给药方案 以追求更深响应和持久性[14][15] - 剂量范围:SLE研究从10微克起始 预计最高疗效剂量在30-45微克范围(基于非霍奇金淋巴瘤研究经验)[16][17] - 已对SLE研究协议进行修改 放宽入选标准(如允许仅接受小分子免疫抑制剂治疗的患者入选 并将SLEDI评分 cutoff从8分降至6分)以扩大患者池[20][21][22] - 目前SLE和RA研究已有患者给药 干燥综合征研究筛查活动增加但尚未给药[24] **差异化优势与科学依据** - CLN-978分子设计特点:高亲和力结合CD19(皮摩尔级)和典型亲和力结合CD3(纳摩尔级) 形成细胞因子窗口以平衡B细胞耗竭与细胞因子释放风险[8] - 分子尺寸小(65 kd) 可能增强组织渗透性;通过抗体结合域实现半衰期延长 具备类抗体动力学[9] - SLE选择依据:CAR-T研究显示深度B细胞耗竭可实现免疫重置和治疗无药缓解(部分病例超过2年) 证明B细胞在病理生理中的核心作用[10][11] - RA证据基础:已有T细胞衔接器数据(如Erlangen合作者研究)显示B细胞耗竭可带来临床获益 但现有疗法(如利妥昔单抗)响应欠佳[29][30] - 干燥综合征证据:B细胞浸润是诊断标准之一 患者患非霍奇金淋巴瘤风险高40倍 且抗CD20单抗已用于超说明书治疗[32] **补充性项目与风险管控** - 新增BCMA靶向双特异性T细胞衔接器belanatamab 专注于浆细胞耗竭 用于自身抗体驱动的疾病 与中国合作伙伴Genrex Bio共同开发[3][36] - BCMA机制感染风险高于CD19(因影响体液免疫记忆) 但通过预防措施和风险缓解策略可管理(借鉴多发性骨髓瘤经验)[34][35] - Genrex Bio计划在2025年底前启动belanatamab研究并治疗患者 Cullinan正积极准备自身主导的研究[38] **财务与战略规划** - 截至Q2末 公司现金储备超过5亿美元 预计现金流可支撑至2028年 支持优先项目推进和后续开发启动[39][41] - 现金规划相对保守 基于关键决策点和新阶段开发的启动[41] **其他重要细节** - T细胞衔接器在自身免疫疾病中的优势:可能实现无需持续免疫抑制的治疗获益 且响应持久性可克服安慰剂效应(安慰剂难以在6-9个月内维持疗效)[6] - 监管考量:因疗效幅度显著 可能需要与传统安慰剂对照不同的疗效验证方式[7] - 中国数据作用:自身免疫疾病患者数据(而非肿瘤数据)有助于平滑国际监管路径 并为剂量方案探索提供指导[37]
Artiva Biotherapeutics (ARTV) 2025 Conference Transcript
2025-09-03 14:47
公司概况 * Artiva Biotherapeutics 是一家专注于自然杀伤(NK)细胞疗法的生物技术公司 成立于2019年 [2] * 公司的核心平台是同种异体、非基因修饰的NK细胞疗法 其NK细胞来源于脐带血单位 [2] * 从一个脐带血单位可以生产出数千个冷冻小瓶 每瓶含有10亿个冷冻保存的NK细胞 产品保质期达3至4年以上 [2] * 其NK细胞疗法与单克隆抗体联用 单抗负责靶向 NK细胞则增强抗体依赖性细胞毒性(ADCC) 从而实现比单用单抗更强大的B细胞杀伤效果 [2] * 疗法以输液即用型培养基分装 通过5至10分钟的静脉推注给药 是细胞疗法中最接近生物制剂的形态 [3] * 公司最初在肿瘤学领域进行了大量临床工作 目前业务重点已转向自身免疫领域 正在进行多项不同适应症的试验 [3][4] 技术平台与作用机制 * 该NK细胞疗法的关键优势之一是其安全性优于基于T细胞的疗法(如自体或异体CAR-T、T细胞衔接器) 后者有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CRS)的报道 而NK细胞可实现强效杀伤且无此类副作用 [3] * 疗法采用CYFLU(环磷酰胺Cyclophosphamide + 氟达拉滨Fludarabine)方案进行淋巴细胞清除 其作用一是防止免疫系统排斥攻击异体细胞疗法 二是显著降低B细胞负荷 为NK细胞存活并发挥作用创造条件 [10][11] * 在联用方案中 利妥昔单抗(Rituxan)按标签建议使用(相隔14天给予1克) NK细胞则作为外源性高剂量添加 以增强单抗的活性 [16][17] * 公司认为其疗法的目标产品特征是兼具高效力(实现深度B细胞耗竭)和安全性(允许在社区环境中给药) [7] 临床开发与试验设计 * 公司近期更新显示 其试验已超过12个临床中心 入组并治疗了超过12名患者 [26][29] * 与自体CAR-T不同 其现货型(off-the-shelf)产品使得患者入组后无需等待即可在一周内接受治疗 [29] * 公司计划在年底前分享 pooled 数据 重点展示B细胞耗竭程度和安全性特征 因为这两点在所有适应症中具有可比性和意义 [30] * 公司还计划在年底前宣布其主攻的首选适应症(lead indication) 以期在竞争中脱颖而出 [31] * 在2025年上半年 公司计划分享在该首选适应症中一组患者的疗效数据 以便与标准护理(standard of care)进行对比 [32] * 当前试验包含两个剂量水平 起始剂量为每次10亿个细胞 最高剂量为每次40亿个细胞 这两个剂量在肿瘤学试验中已显示出相似的效果 [46] 安全性数据与CYFLU方案解读 * 公司认为市场对CYFLU方案存在大量误解 其安全性风险被夸大 因为过去无法将CYFLU的影响与细胞疗法本身的影响区分开 [10] * 其使用的环磷酰胺剂量(约1.5克)仅为风湿病学中Eurolupus方案最低推荐剂量(约3克)的一半 氟达拉滨的剂量也有文献支持曾在数十名患者中每月使用一次 持续6个月 且耐受性良好 [11][12] * CYFLU对免疫系统的影响是短暂的 通常持续2至4周 在此期间 大多数试验患者会使用预防性抗生素、抗病毒和抗真菌药物 [12][13] * 评估安全性的关键将是与现有生物制剂相比的严重感染发生率和住院率 例如 已知单用利妥昔单抗的严重感染发生率为5%至10% [21] * 公司正在努力生成可支持其在真正的社区环境中应用的安全性数据 其目标是患者出现发热等状况时 社区医生可以像处理利妥昔单抗反应一样 先尝试泰诺等简单处理 而非必须召回患者或立即使用托珠单抗(tocilizumab) [23][24] 疗效预期与竞争格局 * 疗效评估将不再过分强调B细胞耗竭和免疫重置(immune reset)作为早期生物标志物 而是更关注实际的应答率(response rates)和可用于FDA审批的临床终点 并与最佳标准护理进行对比 [34][35] * 公司不认为其疗效需要与自体CAR-T相匹配 其治疗范式(treatment paradigm)侵入性更低 且因其现货型特性及对淋巴细胞清除方案的接纳 允许进行多次给药(例如当前方案允许在6个月时进行第二个周期治疗) 这为其提供了灵活性 [43][44] * 其信心源于在肿瘤学领域的成功经验:其NK细胞与利妥昔单抗联用治疗侵袭性非霍奇金淋巴瘤(NHL) 实现了与自体CAR-T相当的完全缓解率(complete response rate) 且中位缓解持续时间(median duration of response)已达19.4个月(尚未达到中位数) [39] * 同样 与CD30单抗(Afumed)联用治疗霍奇金淋巴瘤 也显示出高完全缓解率和良好的持久性 [40] * 公司认为深度B细胞耗竭领域是一个巨大的市场浪潮 多种模态都有机会 竞争的关键在于在所选的首选适应症中 展现出相对于该适应症最佳标准护理更优的疗效和安全性 [37] 未来发展路径 * 公司希望凭借其展示的进展和数据 能够在竞争中脱颖而出(break out) [33] * 由于起步剂量已在肿瘤学中验证有效 且安全性良好 公司认为不需要进行大量剂量优化 有望在当前的治疗指数(therapeutic index)内直接推进到关键性试验(pivotal trial) [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