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DRG医保检查裁减政策
icon
搜索文档
弘则研究:化学发光行业更新
2025-07-03 15:28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化学发光行业 - **公司**:贝克曼、迈瑞、新产业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公司情况 - **贝克曼**:2024 年中国区诊断收入约 70 亿人民币,2025 年目标持平,但一季度收入、装机量和试剂销售低于去年同期[1][14] - **迈瑞、新产业**:国产品牌,为应对集采,会在某省份参与并执行时根据业务量及中标项目适当调低价格[5] 行业增速 - 2025 年一季度行业增速为 -10%,考虑春节压货因素后约为 -8%至 -9%,二季度回升至 -6%至 -7%,但三季度增速转正预期不乐观[1][15][17] - 论据:国产厂商主要客户为中低端用户,进口厂商主要客户为二级以上医院,市场竞争激烈;DRG 医保检查裁减和检验结果互认政策影响检测量[18] 价格情况 - 集采影响下,总标项目最高限价下降 50%,入院价降至 410 元,厂家出厂价平均在 300 元左右,代理商利润空间在 30%-40%之间,新项目利润空间可能更高[1][9] - 2025 年出厂价格相比去年同期下降约 15%,单对单医院降价压力普遍,降价幅度参考集采降幅[1][11] - 国产品牌渠道利润空间高于外资品牌,国产免疫产品耗占比 20%左右,外资最低 31%左右,国产能提供 50%-60%利润空间,外资为 30%-40%[13] 检测量情况 - 检测互认政策全国大规模执行,5 月份 30 家代表性医院门诊量上升但测试数下降 15%-20%,整个行业检测量预计下降约 10%[1][19][21] - 论据:检测互认政策从 2023 年试点,2025 年大规模全国执行,对大医院影响显著,对三级以下医院也有一定影响[19][20] 政策影响 - DRG 医保检查裁减、甲供和总包落地执行、技耗分离等政策影响行业增速,技耗分离打击检验科积极性,但大规模推行困难[3][22][23] 国产公司流水线装机量 - 2025 年显著提升,目标为 2024 年的两倍 - 论据:应对总包和甲供项目落地;国产设备性能提升,二级经销商可零成本投放设备并提供良好售后服务;国家鼓励国产化[24][25]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机台影响集中在集采落地进度和价格调整方面,公司出厂价每年调整,根据代理商前一年表现制定新一年 KPI 和四季返利,参与集采省份会针对代理商下调价格[2] - 公司对代理商库存有要求,策略代理商需保持 3.2 个月以上库存,2024 年通过内部协调弥补代理商损失,2025 年因中美关税战代理商库存水平较高[6] - 终端检测费用下降影响出厂价,公司通过售后、学术支持、年终返利等弥补代理商损失,无法弥补则承诺 2026 年降价支持,未参与集采或未降价项目也可适当降价[7] - 终端收费价下调对厂家和代理商打击更大,集采有空间和时间消耗库存或争取竞品量,终端收费下调是直接一刀切[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