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非人灵长类衰老
icon
搜索文档
Nature系列综述:刘光慧等全面概述人类和非人灵长类衰老标志物
生物世界· 2025-09-13 09:30
文章核心观点 - 该综述系统梳理了人类及非人灵长类动物在细胞、组织到个体水平的衰老生物标志物 为衰老生物学研究提供理论框架和系统参考[2][3] - 灵长类动物与人类在基因和生理特征上的高度相似性 使其成为研究衰老过程及转化临床应用的关键模型[5] - 衰老生物标志物可量化细胞或分子损伤及生理功能衰退 作为评估衰老进程和干预措施效果的指标 而非仅依赖寿命延长[6] - 当前研究缺乏跨生物学组织层面的数据整合 需通过多维生物标志物体系推动衰老机制研究和临床转化[7] 灵长类动物衰老研究价值 - 全球预期寿命延长和人口老龄化加剧 使系统性概述衰老问题对制定健康老龄化策略愈发重要[5] - 非人灵长类动物可在与人类相关的时长范围内观察衰老长期影响 增强其实用性[5] - 特定DNA甲基化模式等突破性发现 可预测人类健康结局并指示衰老新表型[6] 生物标志物研究框架 - 综述整合细胞衰老、组织退化和全身衰老的多维生物标志物 建立层级交叉评估框架[13] - 通过分析不同生物学背景和尺度下的代表性标志物 讨论衰老相关生理变化的变异性和保守性[13] - 框架有助于开发辅助诊断年龄相关疾病的策略 并为干预措施提供基础[7][13] 研究挑战与方向 - 衰老复杂性和异质性导致单一生物标志物难以全面捕捉衰老所有方面[7] - 当前研究分散性阻碍生物标志物在衰老研究和长寿医学中的潜力发挥[7] - 需通过系统综述促进对衰老更细致理解 并批判性评估未来战略方向[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