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需求排序
icon
搜索文档
需求排序依据有哪些
搜狐财经· 2025-08-09 05:33
需求优先级排序框架 核心观点 - 需求优先级排序是多维度评估框架 涵盖商业价值 用户价值 成本复杂度 时机依赖四大类依据 本质是机会成本的博弈[1][4][15] - 研发资源是最稀缺的投资资本 产品负责人需像基金经理配置高ROI项目[5] - 卓越团队通过持续拷问"当前选项是否创造最大价值"实现聚焦 需对99%好想法策略性说"不"[6] 排序依据分类 依据一:商业价值与战略契合度 - 作为顶层北极星指标 直接衡量需求对公司级战略目标的推动程度[3][7] - 评估维度包括:与北极星指标的距离 OKR对齐度 直接财务影响(新收入/成本节省) 品牌市场价值[7][8][9] 依据二:用户价值与痛点 - 通过用户覆盖面(定量数据+分群)和痛苦指数(止痛药vs维生素)评估需求必要性[9][10] - 运用Kano模型区分基本型需求(高优先级)与魅力型需求[10] 依据三:成本与复杂度 - 实现成本(人天/故事点)是直接考量 技术风险(核心模块改动/新技术)和长期维护成本需纳入[11][12] - 机会成本是最重要隐性成本 体现为放弃更高价值需求的潜在损失[6][12] 依据四:时机与依赖关系 - 时间关键性包括市场窗口期 法规期限 价值衰减速度[12] - 依赖关系分为技术依赖(执行优先级倒置)和战略依赖(地基型需求优先)[12][13] 实践方法论 - 拒绝单一维度决策 需通过RICE/WSJF等量化模型实现多依据数学化融合[16][17][25] - 待办列表梳理会需产品 研发团队共同输入商业价值 技术风险等维度信息[19][20][21] - 协作工具可显性化排序依据 如自定义战略对齐度 用户痛点指数等字段[21] 动态调整机制 - 排序依据权重随产品生命周期变化 探索期重学习价值 成长期重商业价值[22] - 产品负责人拥有最终决策权 但需基于跨部门透明协同[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