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零食行业转型
icon
搜索文档
零食“折叠”
36氪· 2025-09-15 04:54
行业整体业绩表现 - 行业头部公司上半年业绩普遍大幅下滑 反映行业性困境 [1] - 良品铺子营收锐减27.21%至28.29亿元 归母净利润由盈转亏录得-0.94亿元 同比下降491.59% [1] - 来伊份归母净利润亏损约-0.51亿元 三只松鼠归母净利润腰斩至1.38亿元 同比下滑52.22% [1] - 洽洽食品净利润约8864.2万元 预计同比下降73.68% 为近十年来最惨淡中期业绩 [1] 成本结构压力 - 上游原材料成本持续攀升 下游市场因同质化陷入价格战 利润空间被大幅压缩 [3] - 三只松鼠上半年销售费用同比激增25.11%达11.19亿元 占营收比重超过20% 但仅换来7.94%营收增长 [3][5] - 来伊份线下直营模式受制于高额固定成本 财务费用同比飙升61.09% 主要因短期借款增多和利息支出上升 [5] - 洽洽食品因葵花籽等核心原料采购成本上涨导致利润大幅下滑 [5] - 传统巨头成本结构固化 线上营销费用和线下租金人力都成为难以压缩的固定支出 [7] 定价能力弱化 - 企业定价能力弱化与外部价格战直接冲击营收 [7] - 良品铺子高端品牌溢价失效 2023年底启动大规模降价 部分产品售价下调 [9] - 降价策略未成功 上半年录得近1亿元亏损 现有成本结构无法支撑低价竞争模式 [9] - 新兴量贩零食渠道依靠高效供应链在低毛利下实现盈利 对传统高毛利模式形成冲击 [9] 渠道格局变革 - 传统零食品牌正在失去渠道话语权 渠道方在博弈中占据主动 [10] - 量贩连锁零食店快速扩张 万辰集团2025年上半年新增1468家门店 总数达15365家 [12] - 万辰量贩业务毛利率仅11.49% 对传统品牌形成低毛利冲击 [12] - 商超自有品牌崛起 盒马2025年一季度自有品牌销售额占比达35% 山姆会员店自有品牌占比30%以上 [14] - 传统品牌线上渠道表现不佳:来伊份电商营收大幅下滑 三只松鼠和良品铺子线下突破困难 [16] 品牌价值重塑 - 传统品牌高端定义权旁落 渠道和消费者成为新的定义主体 [16] - 消费者变得更加专业 注重配料研究和成分测评 营销故事支撑的高价产品缺乏说服力 [18] - 物流便捷性优势被削弱 小时达成为日常 隔日达从核心优势降级为基础服务 [18] - 产品同质化严重 品牌与产品脱节 核心竞争力在于市场营销而非产品研发 [18] - 卫龙"魔芋爽"上半年营收同比增长44.3%约达21.09亿元 证明标志性大单品的重要性 [19] 战略调整方向 - 巨头开始自我调整:良品铺子转向健康配方 来伊份推出药食同源类新品 三只松鼠探索线下量贩等多业态试点 [21] - 需要重新审视成本结构、渠道关系以及产品与品牌的连接 在阵痛中完成自我革新 [21]
三只松鼠:从“国民零食第一股”到困局求生,港股上市能否成为破局关
搜狐财经· 2025-08-30 07:23
线下扩张困境 - 线下门店数量从巅峰时期缩减70%至333家 远未达万店计划目标[3] - 线上销售额占比仍高达69.73% 与中国休闲零食市场82.6%份额在线下的格局形成倒挂[3] - 收购爱零食计划因价格分歧失败 预算2亿元的收购案破裂暴露线下战略摇摆不定[3] 行业竞争格局变化 - 量贩零食品牌鸣鸣很忙门店超1.6万家 万辰集团超1.5万家 形成规模碾压优势[4] - 鸣鸣很忙存货周转天数仅11天 大幅低于三只松鼠的78天 供应链效率差距显著[4] - 量贩品牌单店SKU超1800种 每月上新数百款 并扩展至鲜食、冷冻品等3000多种商品[4] 港股上市与转型举措 - 2025年4月递交港股上市申请 计划通过融资支持东南亚扩张计划[5] - 技术投入存在差距:技术人员139人 研发投入2839万元 均不足鸣鸣很忙的一半[5][6] - 证监会反馈意见涉及股东股份质押、外资限制领域等核心问题 上市进程存在不确定性[7] 管理层与战略调整 - 董事长章燎原2024年薪酬381万元 较量贩零食龙头万辰集团董事长高出292万元[8] - 2025年被定位为重生之年 转型方向包括海外扩张、数字化升级和区域品牌整合[8] - 公司面临从OEM代工向自建工厂转型 从高品质向高端性价比模式转变的挑战[4] 行业发展趋势 - 零食行业从规模崇拜转向效能厮杀 供应链效率和数字化能力成为竞争核心[3][6] - 量贩品牌通过加盟扩张、极致低价和供应链效率改写行业规则[4] - 传统品牌面临从流量依赖向价值创造、从规模扩张向效能制胜的转型压力[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