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中整治工作

搜索文档
高质量发展践悟丨深入整治具体的突出的问题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2025-05-20 00:31
纪检监察工作机制 - 构建党委主责、政府主抓、纪委主推、部门主办、群众主评的工作格局 推动各级党委、政府和职能部门齐抓共管[4] - 市纪委监委通过政治谈话及函责、评责、究责、巡责等举措拧紧责任链条 并建立机动督查组对交叉检查未发现的问题开展随机抽查[4][5] - 实行党委、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双组长制 配套建立调度机制层层压实责任 严防松劲懈怠[6] - 市纪委监委领导班子成员实行包联系地区、包重点案件、包整治项目、包民生实事、包牵头部门的五包机制 推动责任到人、监督到位[6] - 市委常委会会议专题研究部署集中整治工作 市委书记履行第一责任人责任 市委、市政府班子成员落实一岗双责[7] - 市纪委监委班子成员落实包县包片包案机制 定期约谈县级纪委书记和重点民生领域派驻机构负责人 传导工作压力[7] 监督与检查措施 - 组织开展区(市)县、镇(街道)、村(社区)三级交叉检查 并拓展至条线基层单位交叉检查[4] - 组建纪检专干+业务骨干+财会(审计)专家交叉检查组 聚焦民生领域关键事、群众身边具体事 找准24个小切口[4] - 采取定期督导、察访、带案下访、约谈通报等方式推动责任落实[6] - 督促教育、农业农村、民政等职能部门协同联动 开展联合检查和联动整治[7] - 综合运用领导包案、挂牌督办、指定管辖、提级办理等方式提升案件查办质效[8] - 深化基层产权应进必进、阳光交易改革 规范基层产权项目全部进入农交平台交易[8] - 运用日常监督检查、重点专项彻查、信访举报排查、部门系统联查等七种方法对群众反映强烈问题一查到底[10] - 运用大数据、智能化手段构建监督模型 通过数据比对分析筛查疑点[10] - 市、县联动开展驻点监督 实现剖析一个单位 揭示一域问题 净化一片生态的综合效果[14] 重点整治领域 - 紧盯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农村养老服务等领域开展监督检查[2] - 聚焦乡村振兴产业发展、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惠农政策落实强化监督[3] - 针对物业管理领域群众闹心事、烦心事、揪心事 全面梳理行业乱象 推动修订完善物业管理条例[9] - 针对养老社保基金领域突出问题 通过社保待遇享受人员与居民户籍、住院门诊及公交卡年审等数据比对分析筛查疑点[10] - 紧盯校园餐、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等重点整治项目 督促教育主管部门出台中小学校食堂管理实施细则[11] - 督促有关职能部门加快建设医学检验结果共享互认平台和全市一体化影像云平台 推动100项检查项目和97项检验项目结果互认[11] - 督促健全公共资源交易领域打招呼登记报告制度 建立15类禁令清单和全周期追溯链[11] 长效机制建设 - 深化以案促改促治 压实相关部门单位管行业必须管行风的主体责任 从制度层面堵塞漏洞[8] - 分行业、系统剖析突出问题和治理短板 建立健全一批有效管用的制度机制 着力清除行业性系统性风险隐患[10] - 制发纪检监察建议书 督促职能部门健全完善制度机制 解决一件事推动整改一类事[11] - 深入推进机关、学校、医院、企业、中介、村社、家庭等领域廉洁建设 推动治理成效向各行业系统拓展[13] - 深化运用群众点题—部门答题—纪委监督—社会评价工作模式 选取民生痛点难点开展整治[13] - 建立跨部门数据共享机制 构建公权力大数据监督平台 实现事前预警—事中留痕—事后追责闭环管理[13] - 推动监督一体化机制改革落实落地 加强各类监督横向贯通、纵向协同 织密群众身边风腐问题立体监督网[14] 基层监督强化 - 实现全市镇(街道)纪(工)委书记专职化配备 加强对县级办案工作的领导指导 提升村(社区)纪检组织工作水平[12] - 健全完善片区协作、乡案县审、交叉检查等工作机制 把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解决在基层[12] - 选优配强镇、村(社区)纪检监察力量 用好交叉监督、办案协作区、对村巡察、乡案县审等机制[13] - 依托村(居)务公开栏、三资监管平台、12345热线等载体拓宽群众监督渠道[13] - 持续深化走基层、访民生、解难题活动 加强与12345热线平台有机衔接 派单式推动职能部门立行立改[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