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轨道AI计算
icon
搜索文档
中国团队重新定义“星际之门”!全球首个太空计算星座已实现常态化商用
量子位· 2025-09-25 11:42
核心观点 - 交通行业算法首次实现在轨卫星全流程运行 标志着太空AI算力进入常态化商业运营阶段 代表全球首个太空计算星座正式投入商业使用[4][6][15] 技术实现 - 道路识别模型完全部署于轨道卫星 实现图像采集、模型推理到结果回传全流程在轨完成[1][10][11] - 图像数据未传回地面 仅回传结构化识别结果 大幅降低数据传输需求[2][10] - 系统支持亿级参数模型稳定运行 具备完整任务调度和通信回传能力[13] 基础设施 - 国星宇航"星算"计划首批卫星于2025年5月发射 提供太空算力支持[5][12] - 计划建设2800颗计算卫星组成的天基算力基础设施 系统总算力超10万P[12] - 通过星间激光通信与协同调度技术实现卫星在轨联网[12] 商业应用 - 佳都科技旗下团队成为全球太空计算星座首个商业用户[9][15] - 系统实现服务调度与链路闭环 打通商业场景应用路径[15] - 太空计算节点从技术可行阶段进入实际可用阶段[16] 行业意义 - 将响应时间压缩至最短路径 实现数据获取与处理同步进行[21] - 太空不再仅是数据来源地 而是成为算法的运行场和智能反馈系统[19][23] - 为AI模型提供新的运行维度和数据来源 重塑数据采集到决策反馈路径[22] - 中国企业在轨道AI网络系统建设方面提供新的全球范式[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