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跨文化创作
icon
搜索文档
东西问·北京文化论坛丨法国著名导演让·雅克·阿诺:真正动人的故事,无关国界,只关人心
中国新闻网· 2025-09-25 14:55
电影行业国际合作 - 中法合拍电影《狼图腾》团队规模为法方9人与中方600人及众多蒙古族群演 体现大规模跨国制作能力[4] - 导演强调合拍需融合两国最优质资源 选择团队和演员应基于影片契合度而非单纯市场考量[6] - 中国电影银幕数量达8.6万块全球最多 法国作为电影诞生地 双方合作具备产业基础[10] 电影技术发展 - 导演四十年持续使用"预编辑"技术调整演员表演及场景 体现技术应用历史[8] - AI技术可使特效制作更简单便宜 但存在制造虚假图像风险 可能导致观众产生不信任感[8] - 1995年执导影史首部3D-IMAX电影《勇气之翼》 展现行业技术探索历程[13] 电影文化传播 - 中国电影在西方市场面临文化折扣 观众因演员妆容相似和声音特点不明确易产生理解障碍[9] - 法国观众认为中国电影多集中于古装题材 虽认可专业性但认为故事类似度较高[9] - 20世纪七八十年代香港电影因视觉易理解在国际市场获得成功 证明跨文化传播需降低理解门槛[9] 电影艺术本质 - 电影被定义为视觉艺术和心与心的交流 情感共鸣是跨越文化壁垒的核心要素[3][6] - 导演主张艺术创作应跟随感觉而非刻意强调身份 每个场景需基于个人感受和经验[6] - 电影本质是分享与连接 能使观众对角色所在国家产生好感并促进文化交流[12] 电影市场现状 - 中国电影进入西方市场竞争激烈 需解决内容易理解性问题以扩大国际影响力[9] - 法国电影曾因受资助的艺术片特性在中国市场更受欢迎 体现不同市场偏好差异[8] - 论坛活动促进电影人认识中国市场机会 当前是加强中法电影合作的有利时机[12]
战争、家族沉浮、宇宙之声,这群青年创作者为何投身远方
第一财经· 2025-06-09 10:12
展览核心内容 - 展览呈现19位青年创作者通过文学艺术回应时代变迁的作品 涵盖昆虫生态 海洋文明 气候变化 战争记忆等多元议题 [1] - 作品形式包括文字 漫画 影像 音乐 装置 多媒体 通过第一人称叙述拉近观众与现场距离 [1][6] 创作者与作品 - 刘帅在叙利亚创作《弹坑坟丘》 通过弹坑负形模型纪念战争受损生命 并收集日常物品组成《礼物》作品承载情感联结 [8][9] - 朱湘以织物作品《奇美拉》探索纺织材料情感 重新想象性别与物种边界 沿丝绸之路追溯生命之源 [11] - 勾食通过魔幻帐篷装置《流浪艺人》展现20世纪90年代中国南方县城虚构故事 揭示被遮蔽的命运与记忆 [11] - 周怡君追踪中国移民欧洲百年历史 司马源与张彬彬结合宇宙之声与人类之声创作实验交响 [3] 项目背景与影响 - 单向街基金会2018年发起"水手计划" 七年资助30多位创作者赴全球多地旅行创作 包括巴尔干半岛 中亚冰川 中东冲突地带等 [3][12] - 首届入选者刘子超创作《失落的卫星》获多项文学奖 2020年转向国内探索 如朱英豪重走李希霍芬路线 郭玉洁访谈西双版纳女性 [13][15] - 项目不设主题 鼓励自由创作与田野调查 申请者从首届几百份增至数千份 第五届征集持续至8月31日 [4][12][13] 创作理念与价值观 - 项目倡导以开放姿态观察跨文化现场 探讨自我与他者 历史与全球关系 核心特质为真诚 原创与叩击人心 [3][4] - 在人工智能时代强调保护感受力与创造力 支持创作者通过亲历现场理解世界 拒绝空洞观念与封闭交流 [15][16]
黄建南:在视象与心象之间重构东方美学
经济观察报· 2025-05-23 08:01
艺术创作理念 - 艺术家通过长达10年的行走累计三万八千公里,将自然景观转化为心灵图式,完成从"目视"到"心观"的蜕变 [1] - 艺术创作哲学强调艺术不是对自然的模仿,而是生命意志的显影,融合东西方文化精髓形成独特风格 [1][2] - 作品突破传统程式,尝试将水墨技法融入油彩,重构文化意象,如《大漠孤魂》结合敦煌壁画与梵高风格 [1] 作品风格与技法 - 作品在具象与抽象之间找到平衡,如《璀璨星河》系列融合天体物理与《周易》哲思,《生命之树》用268种过渡色描绘年轮 [2] - 打破媒材与技法疆界,用油画刀模仿宋代山水"斧劈皴",以钛白颜料营造宣纸"屋漏痕"效果 [4] - 水墨表现拜占庭镶嵌画的金色光辉,如《敦煌遗韵》系列让飞天在生宣上呈现抽象之舞 [4] 市场表现与价值 - 2024年香港苏富比春拍中,《宇宙密码·创世纪》以1380万港元成交,反映市场对其作品的认可 [4] - 早期写生作品如1978年《天山雪线》年均增值率达27%,远超同期艺术品市场12%的均值 [5] - 跨界作品如与NASA合作的《星际穿越》系列三年内价格翻涨4倍,纯抽象作品在西方拍场溢价35% [5] 文化影响与全球化 - 作品被大英博物馆举办"心象自然"特展,策展人评价其解答了后机械复制时代绘画如何保持灵晕的问题 [6] - 艺术发展对应中国艺术全球化三阶段:技术突围、语言重构、价值输出,如《人类命运共同体》装置在威尼斯双年展确立话语权 [6] - 艺术家通过虚实相生的价值体系,如NFT平台同步发售实体画作的数字孪生,构建新的艺术生态 [5][6] 代表作品系列 - 大地系列:如《大地的乐章》《大地密码》《大地情怀》等,展现自然与心灵的融合 [1][8] - 星空与宇宙系列:如《璀璨星河》《宇宙密码·创世纪》等,融合科学与哲学思考 [2][4][6] - 跨界合作系列:如《星际穿越》与NASA合作,结合科学影像与禅宗美学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