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跨境协调
icon
搜索文档
复旦大学许多奇:稳定币的法律本质、全球监管实践及趋势
搜狐财经· 2025-07-10 23:55
稳定币定义与法律属性 - 稳定币是锚定法币、通过抵押或算法维持币值稳定的数字资产,其法律属性模糊,既非法定货币,也难以完全归入证券、信托或电子支付工具等传统范畴 [1][2] - 稳定币的出现打破了传统货币体系对支付、计价、清算功能的垄断,在支付系统、数字资产交易、跨境结算等领域产生深远影响 [2] - 不同类型的稳定币(如USDT、USDC、DAI)差异显著,法律属性需分类界定,混为一谈易导致监管真空和套利 [3] 稳定币风险与影响 - 稳定币存在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市场操纵风险和脱锚风险,具有极强的跨境外溢性 [3] - 2023年USDC因硅谷银行事件短暂脱锚,事件源于美国银行系统问题,却在数小时内波及多家交易平台及数百万投资者 [1][3] - 稳定币在虚拟货币中的占比不足8%-10%,部分市场参与者对发币存在过度投机心理,意图追求数十倍甚至上千倍收益 [3] 全球监管现状与趋势 - 美国推动GEIUS法案,试图将稳定币发行纳入美联储监管,要求1:1挂钩法币、强调信息披露与反洗钱审查 [6] - 欧盟通过《加密资产市场管理条例》(MiCA),建立统一执照与跨区域监管机制,赋予域外管辖权 [6] - 中国香港于2025年5月通过《稳定币条例草案》,建立与法币挂钩的稳定币许可发行制度,京东、蚂蚁数科等机构已筹备参与 [7] 中国内地监管与策略 - 中国内地从2013年起政策逐步趋严,但尚未形成系统性回应,近期央行官员将数字人民币与稳定币的发展并列提及,释放态度转变信号 [4] - 中国选择以香港为试验场,借助普通法体系测试稳定币监管,因成文法体系下司法自由裁量权有限 [8] - 中国需依托"一带一路"、高端制造等场景提升人民币计价能力,加强金融话语权 [1][8][9] 全球监管趋势 - 同质同监管原则:按功能(如支付工具、基金份额等)而非主体实施监管,避免监管套利 [8] - 技术中性与功能穿透:监管机构强调技术中立和功能穿透原则,推动监管框架科学化 [8] - 跨境协调与法币竞争:稳定币问题需构建基于国际组织和多边合作的跨境协调机制,提升人民币竞争力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