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赛事流量转化为经济增量
icon
搜索文档
赛事“流量”转化为经济“增量” “小城办大赛”助力乡村振兴
央视网· 2025-07-18 03:29
赛事规模与参与度 - 第三届"村BA"篮球比赛将于7月18日开赛,持续至10月,共有来自全国11个省市的110支队伍参与300多场对决 [1] - 赛事场馆为新建体育馆,用时100天建成,比赛期间座无虚席,现场氛围热烈 [3][4] - 参赛球员多为普通篮球爱好者和非职业选手,例如一位51年球龄的市民连续三届参赛并担任领队 [6] 基础设施与赛事保障 - 岚皋县130多座村庄均配备标准化篮球场,全县体育活动场地总面积达37万平方米 [6] - 新建体育馆特别设计顶棚以应对多雨天气,确保赛程顺利推进 [8] - 县城内篮球元素丰富,包括主题餐厅、汽修店福利、理发店服务等商业配套 [10] 商业转化与经济效益 - 组委会围绕体育馆引入观景咖啡厅、亲子娱乐区、纪念品展区等商业配套,主题集市吸引大量人流 [13] - 赛事带动住宿业、餐饮业、批发零售业增长,新增市场主体1700多家 [17] - 返乡青年创业案例增多,如杭州返乡音乐人成立工作室,企业返乡建厂并受益于赛事流量 [15][18] 社会影响与乡村振兴 - 赛事激发全民创业热情,拓宽就业渠道,策划"跟着赛事来旅行"旅游线路吸引游客 [17] - "归雁经济"效应显著,返乡企业利用赛事流量拓展业务,如生产纪念品球衣和T恤 [18] - 赛事组织依赖本地志愿者,形成"村村有球场、人人参与"的群众基础 [6][13]
跟着世运会去旅行 赛事流量如何变经济“增量”?
中国新闻网· 2025-07-12 08:22
赛事与文旅融合 - 成都世运会是中国大陆首次举办的世界运动会,将于8月7日至17日举行,通过"跟着赛事去旅行"系列活动将赛事流量转化为文旅"留量"、消费"能量"和经济"增量" [2] - "世运主题大篷车队"作为流动载体,将世运会项目推广体验与四川21个市(州)深度串联,吸引上百万人次的市民、游客参与 [2] - 活动巧妙融入当地文化,如在乐山大佛文化广场展演传统武术,在眉山三苏祠复刻宋代文人雅集,通过人机互动体验、项目试玩等形式点燃全年龄段人群的参与热情 [5] 政策与消费刺激 - 四川围绕文体旅融合出台多项政策,如成都票根优惠打卡地图上线,消费者凭赛事、演出等门票可在多家知名餐厅、博物馆、酒店享受折扣优惠 [7] - "票根经济"以高性价比方式串联跨场景消费,刺激消费动力并释放市场活力,实现赛事、文创、旅游、美食等领域的有机联动 [7] - 成都世运会"跟着赛事去旅行"系列活动辐射全川,为成都建设世界文化名城提供支撑,同时为四川文旅发展注入动能 [7] 赛事经济与未来发展 - 四川今年还将通过国际乒联混合团体世界杯、成都网球公开赛等国际赛事深化体育与文化、旅游、商业的融合,打造体育消费新场景并激发新活力 [7] - 大赛时间与传统节假日错开,形成错峰旅游人群,为旅游淡季带来客流,但需持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和避免旅游产品同质化以真正聚人气、促消费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