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权和事权匹配

搜索文档
一位县财政局长的一天,从接待门口排队的访客开始
经济观察报· 2025-08-20 10:47
县级财政压力现状 - 县级财政面临持续的收支紧张和资金调度压力 每月需保障"三保"支出(保民生 保工资 保运转)[4][5] - 县级财政每月刚性支出约8亿元 其中仅"三保"支出每月就需3.5亿元以上 但实际月收入仅约1亿元 存在巨大资金缺口[10][14] - 县级财政可用财力全年不到30亿元 但全年"三保"支出缺口近10亿元 资金严重不足[14][16] 财政收支结构性问题 - 县级财政承担大量支出责任但资源调动能力有限 2025年消费贷贴息政策要求中央与地方按9:1比例分担 其中地方部分压实到县级[4] - 养老金标准每人提高几元会导致本级财政支出增加数百万元 新增村级公共服务项目无配套资金会使全县多出数亿元支出[5] - 专项债资金存在挪用现象 2025年审计发现92个地区挤占挪用651.8亿元专项债资金用于"三保"和偿还国企债务[14] 资金调度与融资机制 - 县级财政频繁召开资金调度会 实时监控融资项目放款进度和金融机构审批情况[10][11] - 通过向上级争取支持 挪用专项资金以及金融机构项目融资等方式弥补资金缺口[10][12][14] - 体制结算机制导致上级专项资金常被抵扣 地方未完成上解任务时上级会从转移支付中扣减资金[15][16] 财权与事权匹配问题 - 上级部门指定项目但匹配资金不足 导致县级财政被迫举债启动项目 后续支出责任全落至县级[16] - 政策多由平行厅局委办推动而非财政部门 事权与财权匹配问题远非财政部门能单独决定[17] - 需要加快财税体制改革 重点解决事权与支出责任相匹配的问题[6][17] 财政运作模式 - 县级财政优先将资金用于"三保"等紧急事项 项目资金常被调剂使用[7] - 每月需向县长 县委书记和常务副县长等主要领导汇报财政情况 包括收入 必须保障的支出和债务偿还等[8] - 日常工作包括应对上级检查 准备材料以及处理临时紧急资金需求[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