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驱动开发

搜索文档
OpenAI 的“编程”新范式?其实是瀑布模型的回魂:“听 PM 的话、写需求文档”
AI前线· 2025-07-21 03:37
核心观点 - 软件开发的核心产物将从传统代码转向清晰、人类可读的规范文档(spec),编程本质是结构化沟通[1][12] - AI时代程序员的稀缺能力不再是写代码,而是将人类意图精确转化为规范与提示词[1][24] - 代码仅占价值创造过程的10%-20%,剩余价值体现在需求理解、规划、测试等结构化沟通环节[13][15] 规范驱动开发 - 规范文档应具备发现意图冲突、提供策略示例、标注歧义等功能,需像代码一样可执行、可测试[12][38] - OpenAI开源模型规范采用Markdown格式,包含条款ID和对应提示词文件,支持多部门协作贡献[29][32] - 新一代IDE将聚焦意图管理而非语法检查,帮助生成清晰规范并测试与人类意图的一致性[12][45] 行业角色演变 - 开发者、产品经理、立法者的工作本质趋同,都是通过规范协调不同对象(芯片/团队/人类)[41][42] - AI使程序员价值从"造轮子"转向"定方向",角色向产品经理靠拢[4][6][8] - 规范成为跨团队协作的信任锚点,OpenAI通过规范条款发现并修复模型过度讨好用户的问题[33][34] 技术实现路径 - 采用"审议性对齐"技术:用规范作为评估标准,通过强化学习提高模型输出一致性[34][36] - 规范可嵌入代码风格、安全要求等,通过单元测试确保不同模块间的理解一致[38][39] - 模型规范与法律规范类似,均需版本控制、司法审查/测试、判例积累等机制[40][41] 开发流程变革 - 提倡"氛围编程"模式:通过持续更新规范文档与AI代理协作,而非直接编写代码[3][16] - 开发流程瓶颈从代码编写上移至规范撰写,需优先明确成功标准与效果定义[12][45] - 保留提示词如同保留源代码,丢弃提示词仅保留代码等同于仅保留二进制文件[17][21]
科技巨头逐鹿AI编程,亚马逊入局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15 13:41
亚马逊推出AI编程工具Kiro - 亚马逊AWS部门推出AI编程工具Kiro,强调"规范驱动开发",在编码前建立完整规范体系,解决设计一致性、需求冲突、技术债务等挑战 [1] - Kiro采用"先规划,后编码"方式,自动生成数据流示意图和任务清单,降低后期维护成本,避免技术债务 [2][3] - 与亚马逊此前推出的Q Developer相比,Kiro更注重完整软件开发生命周期的支持,而非仅代码片段生成 [3] - Kiro作为独立品牌发布,不局限于AWS生态系统,开发者无需AWS账户即可使用,显示亚马逊希望吸引更广泛开发者群体 [3] - Kiro目前仅支持英文对话,底层模型使用Anthropic模型,未来将接入其他模型 [4] AI编程行业竞争态势 - 全球生成式AI编程助手市场规模2024年为2590万美元,预计2030年达9790万美元 [6] - 微软、谷歌等企业已实现30%代码由AI生成 [6] - 微软GitHub Copilot基于GPT-3/4模型,提供代码补全、上下文感知建议等功能 [6] - 创业公司Cognition AI开发全球首个AI程序员智能体Devin,公司估值近40亿美元 [7] - 高盛测试Devin,计划将1.2万名开发者团队生产力提升至传统AI工具的3至4倍 [7] 科技巨头布局AI编程领域 - 谷歌以24亿美元收购AI编程初创公司Windsurf核心团队 [8] - 成立仅三年的Anysphere完成9亿美元融资,估值达99亿美元 [8] - 科技巨头积极投资或收购AI编程企业以巩固开发者生态话语权 [8] - AI编程工具未来可能成为巨头AI平台核心组件,行业价值持续攀升 [8] AI编程工具发展趋势 - AI编程工具从单纯代码生成向覆盖完整软件开发生命周期演进 [1][7] - 微软GitHub Copilot迈入"智能体时代",可独立执行开发任务 [7] - 未来编程可能更加自然化和自动化,多模态AI和自主智能体将推动行业发展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