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

搜索文档
在南极冰原上建起现代化科考站(工匠绝活·我在重大工程一线)
人民日报· 2025-08-21 22:13
建设成就与技术创新 - 秦岭站采用装配式模块化建造体系 钢结构搭建全部通过拧螺丝完成 共使用1.1万颗螺丝[10][11] - 主楼钢结构30天内封顶 主体建设任务60天内完成 创造南极建站人数最多/卸运物资最多/单体规模最大/条件最难/时间最短五项纪录[11] - 数字仿真系统大规模应用 机电安装管线总长超10万米 通过数字化模拟使工效提升72%[18] - 创新使用新型管道粉碎机与无油螺杆风机 七级反渗透系统出水纯度远超设计标准[19] - 能源系统完成风力发电/光伏发电/储能电池/制氢/储氢及氢能源发电核心硬件安装 极夜环境下可保证至少14天的30千瓦电力供应[19] 极地作业环境挑战 - 建设地点恩克斯堡岛平均温度零下20摄氏度 极端低温零下45摄氏度 年大风天数超100天[9] - 施工人员需穿戴近30斤御寒装备与安全设备 极寒条件下手套结冰会粘在工具上[11][21] - 西风带最大风力达12级 破冰船万吨排水量仍剧烈倾斜 航行需经历7570海里29天航程[14][13] - 现场能见度骤降至不足5米 呼出热气在面罩凝结成冰 保温杯内姜茶冻成冰坨[16][21] 团队经验与运营能力 - 极地施工团队先后20余次赴南极 部分成员具备10次以上南极建设经验[7][9] - 项目经理罗煌勋连续18年参与极地建设 完成13次南极任务 最长连续驻守17个月[11] - 32名越冬人员执行室内装修与机电安装 保障站点运维 越冬面临58天极夜挑战[9][21] - 第四十一次考察完成近6000吨物资装卸 优化直升机航油方案 采用人力传输带提升效率[15]
来自中国中铁、中国建科等央企的极地施工团队克服极端气候等困难——在南极冰原上建起现代化科考站(工匠绝活·我在重大工程一线)
人民日报· 2025-08-21 21:56
南极科考站建设团队 - 中国中铁、中国建科等央企的极地施工团队先后20余次远赴南极参与科考站建设 [1] - 团队中有百余名建设者参与第四十一次南极考察,部分人员有10次以上南极建设经验 [3] - 32名施工人员正在执行越冬任务,开展室内装修与机电安装作业 [3] 秦岭站建设特点 - 采用装配式、模块化建造体系,国内预制后现场组装 [4] - 钢结构搭建全部通过拧螺丝完成,共拧了1.1万颗螺丝 [5] - 主楼钢结构30天封顶,60天完成主体建设 [5] - 创造了南极考察站建设的5个"最":建站人数最多、卸运物资最多、单体建筑规模最大、建设条件最难、建设时间最短 [5] 建设挑战与解决方案 - 极端环境:平均温度零下20℃,极端低温零下45℃,每年大风天数100天以上 [3] - 运输难度:7570海里航程,经历12级狂风和巨浪 [8] - 卸货创新:5天内完成近6000吨物资装卸,优化方案使用直升机与人力传输带 [9] - 数字技术:运用数字仿真系统优化施工,机电安装工效提升72% [12] 技术创新应用 - 污水处理系统配备新型管道粉碎机与无油螺杆风机 [13] - 能源系统包含风力发电、光伏发电、储能电池、制氢储氢及氢能源发电 [13] - 极夜环境下可保证至少14天的30千瓦电力供应 [13] 团队传承与发展 - 2002年首次参与考察站改造建设时团队仅3人 [5] - 罗煌勋18年完成13次南极建设任务,最长连续驻守17个月 [5] - 从最初有限工具到如今先进工艺与建设环节深度融合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