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商品化

搜索文档
学历贬值,大一新生涌入实习岗
创业邦· 2025-07-25 09:42
实习趋势前置化 - 78.4%的应届生有过至少一段实习经历,高于前一年的72.5% [13] - 在有实习经历的学生中,近七成从大一就开始实习 [13] - 实习起跑线不断前置,越来越多大一新生刚开学就申请实习 [5][14] 学生动机与选择 - 学生认为校园学习对找工作帮助有限,选择阶段性跳过大学教育 [5] - 学生希望通过早期实习积累经验,更快接触含金量更高的工作 [16] - 实习单位抛出"有机会接触一线资源""表现优异者优先考虑转正"等条件吸引学生 [17] 高校教育与职场脱节 - 高校教材滞后,10年前出版教材占比超过22% [28] - 教师授课模式死板,课程进度缓慢,学生选择逃离课堂 [24] - 学校教授的技能与职场需求不匹配,如会计专业仍教授过时的VB语言 [25] 实习体验与职场现实 - 实习生常被分配基础性、重复性工作,如整理卷宗、拆钉子 [44][45] - 带教无暇顾及实习生,导致实习生感到未被真正接纳 [48] - 过早职业化可能导致"工具理性"压倒"成长理性" [52] 实习对就业的影响 - 早期实习帮助学生积累经验,在校招中更具竞争力 [37] - 实习经历成为HR面试时的重点关注内容 [37] - 学生通过实习习得职场沟通技巧,如称呼对方为"老师"或"哥姐" [42] 学生心理变化 - 实习后学生对专业选择产生怀疑 [49] - 过早接触职场可能导致学生对职业现状失望 [52] - 部分学生在课堂中找回对学科初心的感知 [54]
学历贬值,大一新生涌入实习岗
36氪· 2025-07-22 03:41
实习趋势前置化 - 大一新生实习比例显著上升 78 4%的应届生有至少一段实习经历 高于前一年的72 5% 在有实习经历的学生中 近七成从大一就开始实习 [4] - 学生动机包括"抢跑同龄人"和质疑校园教育实用性 认为早实习可更快接触含金量更高的工作 [6] - 企业降本增效推动实习岗位增加 部分单位以"接触一线资源""优先转正"吸引低年级学生填补劳动力缺口 [7] 高校教育与职场脱节 - 高校教材严重滞后 上海市本科高校10年前出版教材占比超22% 教师授课内容与行业最新发展脱节 [13] - 案例显示会计专业仍教授1991年开发的VB语言 而企业实际需求为机器人流程自动化等新技术 [12] - 学生普遍通过法考网课等校外资源自学 认为校内教学对职业能力提升有限 [11] 实习体验与职业认知 - 大一实习生多被安排基础性工作 如整理卷宗 替换文书模板信息等边缘化任务 [20][21] - 电商直播等岗位呈现高度流水线化特征 实习生反馈工作内容重复且缺乏专业性 [25] - 早期职业化导致"工具理性"压倒"成长理性" 部分学生出现对无目的学习的疏离感 [26] 就业市场反馈 - 拥有多段垂直实习经历的学生在校招中优势明显 某会计专业学生凭借四段实习获得龙头企业offer [18] - HR面试焦点集中于实习案例细节 如"测试校验点""工作内容展开"等实操问题 [18] - 职场软技能如沟通话术("老师""哥姐"称谓)成为隐性竞争力 但高校未系统培养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