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特色资本主义

搜索文档
晨枫:特朗普要大干快干“美国特色资本主义”
观察者网· 2025-08-30 02:08
文章核心观点 - 美国政府正考虑通过持股军工和科技公司(如洛克希德、波音、帕兰蒂尔、英特尔)实现更直接的经济干预 此举可能效仿欧洲国家控股模式 但存在抑制市场竞争和创新活力的风险 [1][13][16] 美国政府对企业的持股动向 - 美国商务部长称政府正考虑购入洛克希德、波音、帕兰蒂尔等军工公司股份 其中洛克希德·马丁97%收入来自美国政府 [1] - 特朗普声称美国政府已获得英特尔10%的普通股股份(无投票权) 并称这只是开始 [1][13] - 美国政府介入日本制铁收购美国钢铁公司交易 并获得具有经营话语权的"黄金股权" [1] 欧洲国家控股企业的历史与现状 - 欧洲政府长期通过控股保护关键制造业(如汽车、军工) 英国70年代将汽车品牌合并为国有不列颠利兰公司 但最终仍衰落并被拆分出售 [2][3] - 英国宇航由多家公司合并后于1981年私有化 但目前依赖美国市场 成为美国军工"六大"之一 [4] - 法国宇航、汤姆森-CSF等国有公司已并入空客、泰利斯集团 意大利菲亚特旗下曾拥有多个汽车品牌 [4] - 当前欧洲军工巨头(空客、泰利斯、莱奥纳多)虽理论上私有 但政府仍持有重大股份 [5] 美国军工行业竞争格局 - 美国战斗机研发制造商从二战后十余家整合至仅剩洛克希德、波音、诺斯罗普三家 [8] - 洛克希德拥有第五代战斗机经验 波音在第六代竞标中试图逆转屡战屡败局面 诺斯罗普近60年未设计全新战斗机 [8] - 美国政府刻意扶持新兴军企(如克拉托斯、通用原子、安杜里尔)以平衡"军工五大/六大"垄断 [10] 政府持股的潜在问题 - 政府持股可能导致投标偏袒和内部消息泄露 对诺斯罗普、雷锡恩等现有企业及新兴公司构成竞争威胁 [11] - 欧洲案例显示政府控股可能抑制行业创新活力 导致技术落后于美国 [11] - 英特尔接受《芯片法案》220亿美元拨款后 政府持股可能取消原定的KPI返还和利润分享机制 削弱企业进取动力 [13][14] 美国制造业现状与挑战 - 2023年美国制造业产值23000亿美元 占世界份额15.1% 但预计2030年将下滑至11% 中国则升至40% [17] - 美国仅军工和信息工业保持竞争力 但陷入创新放缓、成本上升的循环 [18] - 再工业化需解决竞争力与成本效率问题 但美国人均GDP虚高可能阻碍重建 [19] 新兴科技企业的角色与风险 - 帕兰蒂尔作为软件数据分析公司 正从军工向民用领域(如电子病历、云计算)扩展 政府持股可能加速政府应用但抑制市场竞争 [14][15] - 美国试图通过政府干预重振现有产业(如波音、英特尔) 而非像中国那样培育新兴产业 [1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