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美国外交政策派别分化
icon
搜索文档
【环时深度】多派角力如何影响美国外交
环球时报· 2025-04-22 22:50
特朗普政府外交政策派别分类 - 全球鹰派主张强力遏制俄罗斯和中国等被视为破坏欧亚大陆稳定的国家 同时重视盟友关系并试图在西半球建立战略基础以遏制中国影响力 代表人物包括国务卿鲁比奥和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华尔兹 [2] - 亚洲优先派认为中美冲突风险上升 要求减少对欧洲和中东事务参与 敦促亚太伙伴国家增加防务贡献 将中国问题视为军事问题 重点关注西太平洋力量平衡 代表人物包括国防部政策事务副部长科尔比 [4] - 回归美国派主张避免战争泥潭 大幅减少中东存在 对援助乌克兰持怀疑态度 甚至主张削减国防预算和放弃全球干涉政策 代表人物包括副总统万斯和国家情报总监加巴德 [6] - 经济民族主义派将外交政策视为经济延伸 鼓吹利用关税打击不公平贸易行为 认为对华竞争主要是经济对抗 强硬立场针对中俄及加拿大等传统盟友 代表人物包括财政部长贝森特和商务部长卢特尼克 [7] - MAGA强硬派反对对外援助 支持吞并外国领土 强调非法移民问题并将其置于与南方邻国关系核心 代表人物包括白宫办公厅副主任米勒 [7] 派别互动与内斗 - 亚洲优先派与回归美国派在减少中东干涉上有共识 但在中国台湾问题上态度截然不同 [7] - 全球鹰派与经济民族主义派可能在对华贸易战上一致 但在对待盟友问题上分歧严重 [7] - 全球鹰派与MAGA强硬派都想重振门罗主义 但在对待巴拿马或格陵兰岛立场上大相径庭 [7] 建制派与非建制派对立 - 全球鹰派和亚洲优先派被视为精英建制派和全球主义派 主张捍卫民主、人权高于主权、对外武装干涉和维持同盟体系 [8] - 回归美国派、经济民族主义派和MAGA强硬派被归为非建制派和民族主义派 对精英建制派形成挑战 [8] - 共和党鹰派人物包括参议员科顿、乌克兰特使凯洛格、鲁比奥和华尔兹正被MAGA支持者视为外交政策重塑的主要障碍 [8] 具体人物立场转变 - 鲁比奥从对俄强硬转变为承担非传统外交议程 包括拉近美俄关系、接管巴拿马运河和收购格陵兰岛 并在美俄和谈中表示将解除对莫斯科经济制裁 [9] - 华尔兹2023年称俄罗斯应对俄乌冲突负责 但在2024年白宫简报中回避责任方问题 [9] - 乌克兰特使凯洛格因对乌支持过于强烈而支持度下降 未参与美俄和谈 后被调整为乌克兰事务特使 [10] 政策重组与影响力变化 - 国防部政策事务副部长科尔比被视为亚洲优先派思想领袖 主张优先考虑中国事务但转向避免战争 明确表示台湾问题非美国核心利益并寻求与中国平衡权力 [11][12] - 6名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成员于4月3日被解职或调职 其中包括多位对华鹰派人物 [12] - 科尔比提名确认于4月8日 获得民族主义人士支持而非传统共和党鹰派反对 [11][12] 派别划分的复杂性 - 在海外霸权战略上 精英建制派倾向于维持海外霸权 而非建制派如万斯主张对内聚焦和对外收缩 [13] - 在俄乌问题上 万斯和特朗普倾向让美国抽身 而鲁比奥和华尔兹不愿抛弃乌克兰 [13] - 在对华问题上 各派在手段和重点领域存在差异 但在压制中国总体战略目标上高度一致 [13] - 在台海问题上 鲁比奥推动对台军售 华尔兹主张将台湾打造成豪猪 而科尔比认为协防台湾代价太大风险太高 [13] - 美国政治力量正处于重组过程中 共和党建制派内部出现分野 部分政客选择与民主党联手 [14] - 外交决策过程碎片化最终会导致总统决策集中化 派别分类还包括现实主义派、金融主义派和教育主义派等至少四五个派别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