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罪刑法定
icon
搜索文档
用法治思维营造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环境
人民日报· 2025-09-11 01:09
民营经济法律地位与政策支持 - 民营经济被首次明确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力量 [5] - 国家长期坚持促进民营经济持续健康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方针政策 并通过《民营经济促进法》将"两个毫不动摇"写入法律 [5][8] - 当前民营企业数量占企业总数92%以上 对进出口和税收贡献超50% 对城镇就业贡献达80%以上 [7] 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 - 法治通过平等保护经营主体权益、规范行政执法和提升经营主体诚信意识 打造稳定可预期的市场环境 [9] - 2019年外商投资法加强对内外资企业平等保护 2020年民法典明确保障一切市场主体平等法律地位和发展权利 [9] - 2014年《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和《企业信息公示暂行条例》通过信用约束促进企业诚信自律 [9] 刑事司法保护原则 - 坚持罪刑法定原则 法律未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不得定罪 《民营经济促进法》规定未违反刑法规定的生产经营活动不以犯罪论处 [11][13] - 严格区分经济纠纷与经济犯罪、行政违法与刑事犯罪、民事责任与刑事责任的界限 特别明确合同诈骗等罪名构成要件 [14] - 坚持单位犯罪法定原则 法律未规定追究单位刑事责任时不得追究民营企业责任 严格区分自然人利用单位名义犯罪与单位犯罪 [15] 历史问题处理与司法容错 - 遵循从旧兼从轻原则 以历史发展眼光看待民营企业不规范问题 对当时法律不认为是犯罪或已过追诉时效的不启动刑事追诉 [16][17] - 健全涉企冤错案件甄别纠正机制 通过上级法院提审和异地再审制度依法纠正错误案件 [17] - 对具有科技创新意义的经营行为构建司法容错机制 秉持审慎入罪原则 为创业创新留出观察期和宽容空间 [21] 民营经济创新贡献 - 民营企业贡献70%以上技术创新成果 覆盖80%以上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92%以上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