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稻作农业
icon
搜索文档
万年中华,上山启明:访上山遗址
经济观察报· 2025-09-17 12:01
上山遗址发掘现场 当时,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正开展浦阳江流域新石器时代遗址的考古调查工作,考古调查队领队蒋乐 平来到浦江,对渠南村这片区域进行试掘,发现了一件完整的陶鼎,接着又发现了陶罐、陶豆等器物, 确定这是一座良渚文化时期的墓葬。随后,调查队向周边开展延伸考古调查,并将目标锁定在墓葬北面 300米处的一个小山丘。当时谁也没有想到,这个看似普通、连地图上都没有标注的小山丘中,竟埋藏 着一个万年遗址,这就是上山遗址。 (原标题:万年中华,上山启明:访上山遗址) 文博时空 作者 翟德芳 我在杭州看过德寿宫遗址博物馆、又去访问过浙江省博之后,便开始了从浦江上 山遗址开始的杭州湾地区的访古活动。这一地区经济文化发达,考古工作充分,对于古代遗址的发掘和 保护都很到位,对于古代文化、尤其是新石器时代到商周时代的文化发展序列基本摸清,我看后收获很 大。 在杭州湾地区,或曰整个长三角地区,目前发现最早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是上山遗址,以其为代表的 文化便是上山文化。由此往后,依次是跨湖桥文化、马家浜文化、崧泽文化、河姆渡文化、良渚文化、 广富林文化、马桥文化。到马桥文化时,已经是商周时代了。这些文化的典型遗址,也就是用以命名 ...
稻田里长出来的文明(博古知今)
人民日报· 2025-07-07 22:28
城头山遗址考古发现 - 城头山遗址是中国迄今考古发现最古老的城址,筑造年代为距今4800年前的屈家岭文化时期,被评为1992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1] - 遗址位于洞庭湖西北澧阳平原,原始地貌为山前临河岗地,距今6800年汤家岗文化时期已出现定居聚落,并开掘环壕和180平方米以上的稻田 [1] - 聚落内部规划清晰,分为墓地、居住区等不同功能空间,为后续城市发展奠定基础 [1] 城市建造历程 - 距今6300-6100年大溪文化早期开始有计划筑城,面积约6万平方米,三面环壕,南部设人工河连通澹水作为主要对外通道 [2] - 城市经过4次筑造,最终护城河外坡面积达15万平方米,城圈内圈6.5万平方米,城内布局经历重大调整 [3] - 第三次筑城后形成鼎盛时期结构:城东改为居民区,北部新辟墓地,西部集中高等级建筑,铺设东西向道路连接公共建筑 [3] 社会经济特征 - 城市具备区域中心功能,出土文物显示存在远距离贸易,包括中原彩陶钵、长江下游玛瑙璜等跨地区交流证据 [4] - 稻作农业是城市发展基础,最早城墙直接叠压在汤家岗文化稻田上,体现"从稻田里长出的文明"特征 [4] - 作为长江流域最早城市,城头山引领了后续数十座城市出现的史前城市化浪潮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