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期评价标准

搜索文档
A股,迎来突破性制度!“长钱长投”背后,有何深意?
券商中国· 2025-07-19 23:23
"长钱长投"制度性突破与核心理念 - 险企实施"当年+三年+五年"周期考核新规,推动长期投资理念落地[1] - 巴菲特60年实现5万倍收益,年复合收益率达19.9%,验证长期投资有效性[1] - 5年是评判投资绩效的合适周期,3年为最短评估期限[1] 长期投资的竞争优势 - 高频交易者主导短期波动套利,普通投资者无法参与短线竞争[1] - 时间优势是普通投资者最大资本,"长钱长投"可规避短期博弈[1] - 产业资本/国家队/险资通过熊市买入并长期持有大蓝筹实现超额收益[5] 避免择时陷阱的关键案例 - 2007年大宗商品股、2014年移动互联网概念股、2021年核心资产股暴涨后均出现腰斩或90%跌幅[2][3] - 2008/2016年A股底部区间,短期评价标准导致投资者空仓错失机会,而底部买入者后续数年跑赢大盘[3] - 伯克希尔四次30%以上回撤后均实现长期飞跃:1988年买入可口可乐10亿美元十年涨10倍,1989年富国银行十年涨10倍,2008年后股价从7万涨至70万美元[4] 长期投资的价值实现机制 - 3-5年周期基本反映上市公司内在价值,"市场先生"短期波动但长期有效[5] - 正确分析公司+估值能力是长期盈利核心,聪明资金/回购/并购推动价格回归价值[6] - 投资不可控因素(利率/地缘政治等)中,时间是唯一可控变量,选择优质公司后可等待价值兑现[6] 短期评价的负面效应 - 短期考核导致追涨杀跌:超配暴涨板块(如2007年大宗商品)、底部不敢持仓[1][3] - 交易成本与失误概率激增:单次交易失误可能吞噬多次积累利润[6] - 类比巴菲特"种树理论":投机如同偷摘熟桃,长期投资才是持续收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