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盾化解

搜索文档
兰州西固河口:强化“四个实战化”工作 推动主动创稳提质增效
中国发展网· 2025-09-02 09:39
基层治理体系构建 - 聚焦构建"田字型"基层治理体系 以主动创稳和主动创安为主轴主线 推动主动创稳提质增效 [1] - 通过整合资源、优化机制、强化指挥 打造基层社会治理"最强大脑" 实现风险隐患前端感知、矛盾问题闭环处置、部门力量精准联动 [1] - 建成集群众接待、法律服务、矛盾调解、心理疏导、网格管理、监控研判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服务中心 [1] 指挥中枢与调度机制 - 推行"一站式"诉求办理工作机制 统筹调度司法所、派出所、市监所及镇属各中心工作力量 实现部门联动和矛盾联调 [2] - 建立分级响应机制:即办哨(24小时响应日常问题)、应急哨(2小时响应突发治安事件)、攻坚哨(多部门联合处理复杂问题) [2] - 通过"中心吹哨、部门报到"机制 对网格员巡查上报、群众诉求受理、视频监控预警等信息统一归集和分类研判 [2] 闭环管理与运行效能 - 推行监测预警—分析研判—分流交办—跟踪督办—反馈评价全流程闭环机制 通过线上平台跟踪和线下联席督办双线发力 [3] - 累计接待群众诉求1739件 全量接受警调对接51件 联合调解复杂纠纷15件 调度处置和部门响应率达100% [3] - 建立"问题清单—任务清单—责任清单"动态台账 明确处置主体和时限 确保指挥体系运转高效 [3] 网格化与数据驱动机制 - 对网格员定责定岗 细化每日一巡、重点人员每月必访、"三必到"(群众诉求必到、突发事件必到、纠纷苗头必到)职责 [4] - 依托"小兰善治·民情地图"实时上传巡查日志、隐患照片及定位信息 确保问题即发现即上报 [4] - 每日汇总网格数据和群众诉求信息 分析研判风险隐患点 动态调整巡查重点 [4] 矛盾化解与应急响应 - 推行分级调处机制:一级由网格员现场调解简单纠纷 二级由综治中心调度司法所派出所调解复杂矛盾 三级联动律师等专业力量攻坚 [4] - 对重大疑难问题实施"一案一策"专班攻坚 由中心牵头组建"政法委员+部门负责人+法律顾问"专班 [4] - 启用"1+3+N"应急模式(1个指挥中心+派出所、消防、医疗3支队伍+N个支援部门)确保30分钟内力量到位 [5] 协同机制与治理成效 - 推行"三单制"闭环流程:交办单明确处置要求及时限 反馈单需附佐证材料 评价单由群众或网格员进行满意度评分 [5] - 通过闭环机制处置事件347件 矛盾纠纷化解率同比提升30% 治安警情下降25% 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明显提升 [5] - 实现从被动应对向主动治理、单兵作战向兵团攻坚、粗放管理向精细服务的转变 [5] 考核激励与责任管理 - 制定《网格员绩效管理办法》将事件上报数、办结率、群众评分等指标量化 积分结果与绩效奖励和评先评优挂钩 [6] - 落实部门联动"红黑榜"通报制度 每季度公示部门响应率、办结率和群众评分 对红榜部门表扬 对黑榜单位约谈整改 [6] - 制定职责清单明确综治中心、职能部门、村(社区)的56项具体职责边界 杜绝推诿扯皮 [6] 培训体系与知识管理 - 建立分级分类培训体系:岗前培训通过政策法规、矛盾调解、平台操作三科测试 专题培训每季度邀请专家授课 实战轮训强化跨部门协作 [7] - 收集典型矛盾调处和突发事件案例 形成可复制的解法模板 定期更新法律政策和办事流程至工作群供全员查阅学习 [7] - 通过制度刚性约束与柔性激励相结合 实现运行规范化、管理精细化和能力专业化 [7]
国门一线这间小屋,为企业解开不少“心结”
镇江日报· 2025-06-23 23:52
镇江海关法治惠民服务创新 核心观点 - 镇江海关通过"润心桥"调解服务工作室实现矛盾纠纷100%化解,并入选镇江市2025年法治惠民实事项目 [1] - 采用"前端预防、中端解纷、末端筑基"模式,结合靶向普法、主动披露、首违不罚等措施优化营商环境 [1][2] - 党员先锋调解队通过分类手册和上门服务提升矛盾化解效率,累计提出合规建议51条 [3][4] 服务机制创新 - **靶向普法**:通过执法课堂、法治沙龙提升执法人员依法行政水平,企业通过"主动披露"程序成功减免滞纳金案例 [2] - **分类手册**:编制《固体废物领域行政争议化解手册》等材料,标准化处理进境船员携带违禁品等争议 [3] - **上门服务**:公职律师开展"法治体检",针对粮食企业台账不规范等问题进行专项整改指导 [4] 企业合规支持 - 主动披露制度为企业提供自查自纠通道,案例显示企业未及时申报应税特许权使用费后通过程序减免滞纳金 [2] - 进境粮食监管中,海关通过约谈和技术指导帮助企业纠正台账记录、系统填报等合规问题 [4] - 分行业帮扶指导覆盖外贸企业51条合规建议,源头化解潜在纠纷 [4] 队伍建设 - 党员先锋调解队整合执法科长、公职律师等多重身份,强化政策宣讲与矛盾调解专业性 [3][4] - 年轻关员借助标准化手册快速掌握法律条款和调解流程,提升解纷效率 [3]
“小镇法官”俞颖:千“槌”百炼筑起司法为民法治防线
杭州日报· 2025-05-13 03:15
法官工作成效 - 梅城法庭去年全年案件服判息诉率高达94% [1] - 推行案后"跟踪式"回访制后,服判息诉率和自动履行率逐步上升 [3] - 特邀调解员队伍诉前调解成功分流率达51%,带动一审民商事案件收案量逐年下降 [5] 创新工作机制 - 针对涉信访案件实施回访制,确保执法力度和人民权益保障 [3] - 建立人身安全保护令联动工作机制,9部门联合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 [3][4] - 组建8人特邀调解员队伍,通过专业培训成为法治带头人 [5] 基层司法实践 - 年均一审民商事案件收案量超过千起 [2] - 开展"共享法庭"、"假日法庭"等靠前服务,处置涉旅纠纷 [6] - 建立千鹤女法官工作室,形成"345"巾帼工作机制,每月进行普法宣讲 [6] 队伍建设 - 利用上班途中半小时进行集中学习,坚持数年提升业务能力 [6] - 在偏远村社采用定期巡回审判机制,培养年轻女法官队伍 [6] - 计划培养女性法治带头人,为市域治理添加"巾帼善治"力量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