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甲醇行业绿色转型
icon
搜索文档
绿醇项目,卡在哪儿了
中国化工报· 2025-07-15 01:49
绿醇项目发展现状 - 全国规划、在建、投运绿醇项目16个,产能合计超过118万吨/年,但实际开工项目不多 [1] - 项目进展不及预期,业内呈现"偃旗息鼓"态势 [2] 成本制约因素 - 绿醇价格预期高达7000-8000元/吨,远超合理价格区间(灰醇价格2500-4000元/吨+碳税) [2] - 约50%项目采用"生物质+绿氢"方案,其余为"CO2加氢制甲醇"和"煤化工补绿氢低碳甲醇"方案 [2] - 设备利用率低、投资巨大(单套装置投资超10亿元)、财务成本高导致成本居高不下 [2] - 生物质原料供应不稳定,秸秆受季节性影响且收集储存体系未完善 [2][3] 市场推广瓶颈 - 绿醇替代柴油存在地域差异性,加注/运输基础设施不完善制约推广 [3] - 国际船舶燃料市场出现转向LNG替代绿醇的趋势 [3] - 下游用户认知度和使用习惯尚未形成 [3] 技术路线争议 - 空气中捕集CO2方案被质疑:工业副产CO2浓度达90%以上,空气捕集成本高且效率低 [4] - "CO2加氢制甲醇"路线中1/3绿氢转化为水,资源利用率低 [6] - 专家建议耦合煤气化技术,利用粉煤加压气化高含量CO补充绿氢 [6] 标准制定进展 - 当前绿醇标准依赖欧盟体系,国内《绿色甲醇分级标准》团体标准于2024年10月发布试行 [7] - 碳税差异应作为绿醇核心评判标准,而非单纯追求原料"绿色" [4] 行业发展建议 - 推动绿电市场化竞争上网,降低绿氢生产成本 [5] - 大型央企应争取政策支持,中型企业需结合风光电资源降低电力成本 [7] - 优先发展可再生能源与传统甲醇装置的耦合技术,逐步替代化石能源 [6][7] - 拓展化工原料领域应用,开发绿醇衍生低碳化工产品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