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生物医药研发商业风险
icon
搜索文档
诺和诺德13亿美元收购项目案,是兵不厌诈还是商业欺诈
第一财经· 2025-09-02 11:51
交易背景与核心事件 - 诺和诺德于2023年10月以最高13亿美元收购亨利医药的Ocedurenone药物 [1] - 2024年6月三期临床数据显示未达主要终点 公司确认8亿美元损失并终止试验 [1] - 2025年初诺和诺德在纽约提起仲裁 指控亨利医药故意未披露重大不利信息并存在资产转移风险 索赔8.3亿美元 [1] - 公司同时在新加坡申请全球冻结令作为财产保全措施 [1] 争议焦点与双方立场 - 诺和诺德指控亨利医药隐瞒显示药物无效的二期试验中期分析数据 [2] - 公司指控部分试验中心存在数据造假或合规问题 导致异常阳性结果影响数据可信度 [2] - 亨利医药抗辩称已通过"生命体征数据清单"和"CTA文件包"形式提供原始数据 但诺和诺德未打开文件 [3] - 亨利医药引用专家证词认为数据造假证据不足 且统计错误纠正后药物仍具开发价值 [3] - 新加坡法官认为黄振华作为执行主席和40%股东对不利数据"必然知情" [2] 行业影响与风险特征 - 生物医药研发具有高风险高收益特征 并购失败概率较高 [2] - 本案结果可能改变行业并购惯例:若诺和诺德胜诉将导致更严苛的尽职调查和合同条款 [2] - 若亨利医药胜诉可能破坏行业信任默契 影响未来并购洽谈 [2] - 行业存在区分研发固有失败风险与商业欺诈的难题 [1] 技术性与法律复杂性 - 案件涉及复杂的专业技术事实认定 包括数据交付验证、造假认定和合规瑕疵评估 [4][5] - 数据造假指控若成立可能引发民事赔偿、行政处罚及刑事追责 [5] - 合规瑕疵认定需要专业评估是否足以影响数据可信度 [6] - 仲裁程序需依赖第三方专家进行技术事实鉴定 [4][5] 交易价值评估 - 更正后数据显示药物"治疗效应有统计学显著性但幅度有限" 估值远低于13亿美元收购价 [6] - 诺和诺德认为药物"毫无价值"而亨利医药主张仍值得继续开发 [3] 仲裁地选择差异 - 选择纽约仲裁可能面临专业匹配度不足的问题 美国法律专家可能缺乏对中国企业的充分理解 [9][10] - 上海仲裁具备专家人才集群优势 对生物医药商业风险的判断更符合本地实践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