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生土建筑
icon
搜索文档
生于大地,我们需要为土建筑“撑把伞”|文物修复
经济观察报· 2025-04-23 01:03
生土建筑材料的生态价值与广泛应用 - 生土是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建筑材料之一 具有生态价值 在全球范围内受到认可和瞩目[1] 平遥古城及其城墙修复工程 - 平遥古城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 保存最完整的古城之一 有2800多年历史 包含100多条大街小巷 20余座古寺庙和近4000户古民居[2] - 1997年平遥古城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是中国首座整座古城列入世遗的项目[3] - 2021年10月山西遭遇有气象记录以来最强秋季降水 平遥古城墙出现15处坍塌和46处夯土大面积滑落[3] - 城墙采用"外砖内土"结构 内墙为裸露夯土墙 连续强降雨是对墙体安全的最大威胁[4] - 修复工程于2021年10月25日开始 2022年11月完工 采用宋代《营造法式》记载的"桢干筑墙法"[7][8][13] - 2007年后修复采用改性夯土 黄土与生石灰按3:7比例配置 加水16-17% 极大提升了密实度 坚硬度及防水性能[8][10] - 城墙顶部铺设两层海墁 满灌浆 条砖月白灰铺墁 白灰浆灌缝三遍 麻刀灰勾缝压抿 有效降低渗水性[11] - 部分内墙砌筑1.5米高青砖护脚墙 防止车辆对墙根造成划痕[12] 生土建筑技术创新与抗震改良 - 2008年汶川地震后 攀枝花发生6.1级地震 会理县马鞍桥村受灾严重 传统夯土民居大量损坏或倒塌[17] - 政府为每户提供2万元重建资金 但当地年人均收入仅1000元 建筑材料价格上涨2-3倍[18] - 采用改良夯土技术 废墟土料掺入5%熟石灰 控制15-20%水分 提升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能[21] - 夯土墙体内部设置木框架抗震构件 加入竹筋 优化水泥砂浆配比 增加混凝土圈梁[20] - 改良传统夯筑工具 木质夯锤一端改为金属材料 设置防震缝和伸缩缝[21] - 最终33户村民参与重建 每堵墙至少50厘米厚 造价非常便宜[22] - 2016年该项目荣获法国第12届世界生土建筑大会TERRA现代生土建筑大奖[16] 福建土楼保护与修复案例 - 2008年福建土楼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25] - 陶淑楼位于福建漳州云霄县内龙村 圆形三层结构 总建筑面积约9420平方米[26] - 鼎盛时期居住300余人 容纳村庄近半数人口[27] - 2015年启动修缮 筹集资金10万元 2016年1月动工 6月完工 使用寿命可延长50年[29][30][32] - 修复重点包括梁柱加固 屋顶 外墙和内墙修复 采用传统工法夯墙砌砖[29] - 进行防水处理 墙体底部增设防水层 外侧涂刷防水剂 内部增设卫生间和改善采光[31] 行业人才结构与传承挑战 - 施工现场管理人员平均年龄不到35岁 工匠平均年龄在55岁以上 传承出现断层[14][15] - 需要保护与文物相关的技艺和修复人员 鼓励更多年轻人参与传承[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