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生产要素市场化配置
icon
搜索文档
生产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 为何花落这十地?
央视网· 2025-09-14 00:04
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区域选择 - 试点覆盖10个区域包括北京城市副中心、苏南重点城市、杭甬温、合肥都市圈、福厦泉、郑州市、长株潭、粤港澳大湾区内地九市、重庆市、成都市[1] - 试点地区2024年经济总量合计超过全国四分之一[2] - 区域分布覆盖东中西部:东部苏南杭甬温经济活力强 中部郑州长株潭支撑中部崛起 西部重庆成都作为西部开发引擎[2] 试点区域战略布局特点 - 区域结构包含超大城市(郑州/重庆/成都)、都市圈(杭甬温/合肥/长株潭)及城市群(粤港澳大湾区九市)[3] - 要素资源聚集度高:北京副中心聚集科技要素 粤港澳大湾区汇聚资本/技术/人才 成渝地区具航空航天/电子信息产业基础[3] - 多地具备改革经验:北京/杭州/合肥开展科创金融改革 重庆/广州深化绿色金融改革 宁波/成都推进普惠金融改革[3] 差异化试点实施路径 - 数据要素领域:北京/杭甬温/郑州重点开发公共数据资源 合肥(中国声谷)/长株潭(车联网)/成都(算力枢纽)挖掘数据应用成果[4] - 数据流通安全:福厦泉/重庆/粤港澳大湾区/苏南重点城市完善数据交易规则与安全治理体系[5] - 技术要素配置:北京打造国际技术转移平台 苏南健全科技投入体系 杭甬温实施首席专家负责制[5] - 人力资源优化:成都推动成渝地区户籍便捷迁移 粤港澳大湾区探索户籍准入年限同城化互认[5] 改革三大核心主线 - 打破市场分割:破除劳动力/数据/资本跨区域流动障碍 推动公共数据共享与跨境流通规则探索[6] - 土地资源配置:实行"人地钱"挂钩政策 按人口流向匹配建设用地指标(人口流入区增指标/流出区减指标)[7] - 新型要素赋能:将数据/算力/技术纳入市场化配置 通过数据流通规则明确提升数字经济产业效率[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