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资源资产化

搜索文档
红杏产业 “突围”,解锁乡村振兴密码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8-06 07:21
行业概况 - 北寨村拥有华北地区最完整的百年红杏古树林 种植历史可追溯至西汉初年 现存两棵祖树"红杏王"和"幸运树"构成主要种源[3] - 红杏产业年产量达120万斤 种植面积7000余亩 采用差异化战略打造区域品牌[3] - 核心产区土壤由火山石等有机质构成 独特地理条件形成产业壁垒[7] 商业模式 - 采用"合作社+农户"模式 入社率达99.7% 将村民自治公约与分红机制挂钩实现规范性治理[3] - 通过烘干机等设备将受损红杏加工成杏干 年挽回损失80万元 产业链延伸提升附加值[4] - 合作社年均为村民增收200万元 集体创收200万元 连续五年实现人均500元现金及实物分红[4] 基础设施 - 新建18条单轨运输车总长6300米 运输效率提升80% 人力成本降低60%[7] - 铺设灌溉主管路15000米 毛细分支100000米 实现种植区全覆盖[7] - 基础设施改善使有机肥运输效率提升 同时增强林区火情处置能力[7] 发展战略 - 实施"文化赋值×科技赋能×治理增效"公式 将特色资源资产化[10] - 通过嫁接育苗技术保留祖树优良特性 体现传统与现代的结合[3][10] - 运输系统被比喻为产业"血管" 基础设施升级激活产业活力[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