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种分类修订

搜索文档
中缅合作推动茵莱湖生物多样性保护
扬子晚报网· 2025-03-25 14:44
茵莱湖形成于约150万年前,其鱼类和淡水软体动物两个类群具有很高的多样性和特有性。2024年6 月至7月,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东南亚野生动物多样性研究组研究人员与缅方合作,对茵莱湖开 展了水生动物系统性考察,并着重采集记录了淡水螺类。在采集到的大量标本中,科研人员发现豆螺科 物种占较高比重。经形态学和分子系统生物学研究,证实茵莱湖采集到的豆螺科物种共有4种,即肋唇 似觿螺、膨胀似觿螺、小加氏螺和伊洛瓦底双角螺。 论文第一作者、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张乐嘉说,此次研究对茵莱湖豆螺科物种进 行了系统分类修订:伊洛瓦底双角螺为该区域的新记录物种,原属于似觿螺属的小加氏螺被新归入加氏 螺属,肋唇似觿螺被证实为缅甸掸邦特有种。 张乐嘉说,综合之前的文献和此次研究,表明茵莱湖共有7种豆螺科物种,其中4种为茵莱湖及周边 区域特有物种,其余3种为缅甸特有物种。该研究证实了茵莱湖流域是迄今为止世界上豆螺科物种多样 性、特有性均最高的单一湖泊区域,此次中缅双方合作,有利于进一步加强茵莱湖流域的生物多样性保 护。 中缅合作推动茵莱湖生物多样性保护 新华社仰光/昆明3月25日电(记者张东强严勇)缅甸茵莱湖物种丰富,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