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消费者诚信
icon
搜索文档
用AI做网购商品毁损图申请“仅退款”涉嫌违法 专家详解
央视新闻· 2025-08-18 02:56
核心观点 - 部分消费者利用AI技术伪造商品问题图片申请"仅退款" 对电商行业造成经济损失并涉嫌违法 平台审查机制存在漏洞需加强管控 [1][3][6] 行业现状 - AI伪造图片手段包括对袜子、杯子、玩具等商品添加裂痕或污渍滤镜 使图片与原始商品图高度一致难以辨别 [3] - 部分平台自动审核系统存在缺陷 仅凭"看起来合理"的图片即通过退款申请 导致商家损失商品全款及运费 [4] 法律定性 - 民事领域构成欺诈行为 违反《民法典》第148条诚实信用原则 受欺诈方有权申请撤销退款行为 [7] - 行政领域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49条 诈骗金额未达3000元可处5-15日拘留及500-1000元罚款 [8] - 刑事领域涉嫌《刑法》第266条诈骗罪 单次或多次诈骗金额达3000元即符合"数额较大"立案标准 [8] 平台责任 - 电商平台未履行审查义务需承担赔偿责任 包括未核实图片一致性及未听取商家申诉等程序缺陷 [9] - 平台需平衡消费者与商家权益保护 违反公开公平交易规则造成损失时应依法承担责任 [9] 监管措施 - 需完善《电子商务法》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增加针对商家保护的条款及恶意退款后果规定 [9] - 落实《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办法》 强制AI生成内容添加可视标识并处罚违规服务提供者 [9] - 建立跨平台消费信用机制 将恶意退款行为纳入个人征信系统并限制线上消费 [9] 平台应对方案 - 规则层面限制"仅退款"申请条件 细化审查标准并增加人工审核投入 延长审查时间至24-48小时 [10] - 技术层面开发图片一致性验证系统 拦截伪造内容并加强AI生成内容识别能力 [10] 商家防护策略 - 优化售后流程要求提供完整证据链 对商品打包至发货全过程录像留存质量证明 [10] - 建立与AI服务提供者的沟通机制 发现隐藏标识的AI图片时向监管部门举报或公安机关报案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