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生态环境恢复

搜索文档
“洪湖山水工程”收尾,“长江之肾”获一体化修复
第一财经· 2025-05-19 04:31
洪湖山水工程概况 - 工程旨在统筹解决洪湖流域生态退化、环境污染等问题,守护"长江之肾"[1] - 工程覆盖大半个洪湖区域,包括长江荆江段及洪湖流域,目前进入收尾阶段[1] - 洪湖是中国第七大淡水湖,是江汉平原重要调蓄湖泊和生态屏障[1] 工程实施背景 - 近年来大量污水汇入导致洪湖水质持续恶化,沉水植物几乎消亡,水体自净能力严重弱化[1] - 2022年工程作为国家"十四五"第二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开始实施[1] 工程具体措施 - 生态斑块吹填480万立方米,乔木种植15万株,水生植物恢复300万平方米[1] - 养殖尾水治理约9000亩,生态沟渠治理270余公里,垃圾填埋场生态修复[1] - 整体投资超过15亿元[1] - 石码头电排河改造清淤4212.9立方米,打设杉木桩26220根,铺设植生块护坡5191.9平方米[5] - 撒播草籽及地被植被超1万平方米,实施生态补水调水提升水系连通性[5] 生态技术应用 - 项目团队与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联合成立"水生态环境恢复技术实验室"[5] - 打造"水下森林"固碳系统,投放滤食性鲢鳙鱼苗、本土湖螺湖蚌形成生态循环体系[5] - 构建"植物吸收-动物滤食-微生物分解"的立体净化网络[5] 工程成效 - 每年可削减CODMn 57.38吨、TN 11.47吨、TP 2.3吨[6] - 水质从Ⅴ类净化为Ⅲ类,水生植物成活率从不足40%提升至90%[6] - 水体透明度提高1.5倍,氮磷负荷削减率达50%,水体自净能力大幅提升[6] - 小龙虾养殖户反馈改造后水源更清亮,小龙虾长势改善[5] 未来展望 - 工程将于明年3月全面完工[6] - 有望改善洪湖流域生态环境,升级河湖连通水系,减少入湖污染物[6] - 为生物多样性保育、水质净化、自然景观美化等生态功能奠定基础[6] - 促进当地绿色农业转型升级和生态旅游业可持续发展[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