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正和博弈
icon
搜索文档
第3选择:职场冲突的新解法
36氪· 2025-08-11 02:53
字节跳动的产品迭代策略 - 产品团队与技术团队通过拆分功能为"乞丐版"、"标准版"、"豪华版"三阶段上线,化解上线时间冲突,最终获得用户好评和品牌合作机会[1] - 该案例印证了管理学中"第3选择"理论,即在冲突中寻找让双方获得更大价值的全新方案[1] SaaS公司的薪资困境解决方案 - 技术总监通过成立"技术输出小组"将公司技术能力对外输出,第一年带来800万额外收入,实现个人收入翻倍和公司新增现金牛业务[2] - 该方案突破了传统加薪或离职的二元选择,体现了"做更大蛋糕"而非"切分现有蛋糕"的思维[2][3] 行业协同创新案例 - 华为在欧洲市场通过"联合实验室"模式与运营商共同研发、利润共享,突破诺基亚、爱立信围堵并将对手转化为合作伙伴[3] - 拼多多在下沉市场避开"二选一"竞争,推出"新品牌计划"直接连接工厂与消费者,市值在2024年一度超过阿里巴巴[5] - 美团与饿了么建立"商家联盟",拼多多采用"拼工厂"模式,均体现从二元对立中寻找第三条路径的思维[3] 四步协同法实施框架 - 第一步:通过主动提问"也许我们可以创造一个更好的方案"打破对抗僵局,传递合作信号[7] - 第二步:共同界定成功标准,回答4个关键问题明确共赢目标,如将员工加薪与业务贡献挂钩[8] - 第三步:遵循7项原则进行不设限头脑风暴,包括保持游戏心态、不急于下结论、使用可视化工具等[9][11] - 第四步:当方案符合成功标准且双方均认为优于原方案时,确认为"第3选择"并执行[10] GET陷阱与行业警示 - GET陷阱表现为执着个人收益(G)、被情绪控制(E)、死守地盘(T),如教培行业"双减"前明知内卷不可持续仍不敢停止[12] - 破解之道在于相信协同收获大于零和博弈,引用美团王兴"同向为竞,相向为争"的竞争本质观点[12] 协同思维的本质 - 冲突根源常为沟通不畅与思维局限而非资源稀缺,如中美贸易摩擦显示"极限施压"的局限性[13] - 第3选择本质是在对抗中寻找合作、竞争中创造共赢,典型案例包括橙子分配段子展示的资源优化配置[13]
美专家警告美国,若不发生战争,与中国搞零和博弈,是一个大错误
搜狐财经· 2025-08-04 10:36
中美贸易关系动态 - 2025年2月1日美国对所有中国商品加征10%关税 一个月后3月3日启动新一轮10%关税加征措施[1] - 关税政策旨在迫使制造业回流美国并抑制中国经济增长 但未考虑经济相互依存现实[16] 美国企业对华经济依赖 - 2024年中美贸易额达6883亿美元 涉及超过7万家在华运营的美国公司[16] - 2022年近2000家主要美国企业在华销售额接近5000亿美元[16] - 美国大豆出口超50%依赖中国市场 棉花出口约30% 芯片出口近20%流向中国[18] 中国产业与经济优势 - 拥有14亿人口消费市场 对全球企业具有战略吸引力[22] - 具备全球最完整的工业体系 替代中国生产的成本极高且难以实现[22] - 政府展现高效政策执行能力 能快速组合财政金融产业政策应对挑战[24] 中国战略应对措施 - 实施精准反制措施 对美国煤炭原油农产品加征关税[24] - 推动"正和博弈"合作模式 通过一带一路倡议连接150多个国家[26][28] - 采用"求同存异"历史经验处理分歧 强调共同发展而非零和对抗[41] 战略误判风险 - 约瑟夫·奈指出冷战思维不适用于中美关系 认为零和博弈是严重战略错误[5][12] - 中美经济深度交织 类似"两团和在一起的面"难以分离[10] - 吴心伯教授提出"交锋 重构 止损"三阶段处理模式 强调需建立新规则防止局势失控[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