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极端吃播
icon
搜索文档
“大胃王”的盛宴如何终结?
消费日报网· 2025-07-02 02:29
极端吃播现象概述 - 主播通过极端进食行为吸引流量,如一顿吃1000份海胆、100份鱼子酱、100份小龙虾,以及活金鱼、死老鼠等非常规食物[1] - 部分吃播博主为证明"真吃",携带体重秤录制视频,一餐摄入食物达15.7斤[1] - 早期吃播以食量大为卖点,如92斤女孩一顿吃50个包子或35斤烤全羊,后因同质化严重转向"速食挑战"和"异食"等更极端形式[2] 行业监管动态 - 2020年以来中央和地方多次开展专项行动整治"大胃王"吃播乱象[1] - 2021年《反食品浪费法》第22条明确禁止制作、发布、传播宣扬暴饮暴食的音视频[4] - 2024年《粮食节约和反食品浪费行动方案》再次强调严禁相关内容的制作与传播[5] 商业模式与利益链 - 极端吃播形成完整利益链,观众需求、平台流量分成和商业推广共同驱动[1] - 部分博主通过商家合作的"限时挑战"获利,如15分钟内吃完6个1.5斤蹄髈可获得1688元奖金[2] - 平台算法对极端内容加权推荐,加剧行业内卷,部分平台为流量纵容违规内容[6] 内容创作趋势 - 猎奇类内容流量显著高于常规题材,题材越极端流量越高,如"大口喝油"或直接饮用食用油[2][3] - 创作者面临转型困境,健康饮食内容流量低迷,倒逼部分博主持续生产极端内容[3] 平台治理措施 - 中国消费者协会倡议平台建立审核机制,对极端吃播内容限流、下架[7] - 建议平台优化推荐算法,加强健康饮食文化的正向引导[7] 法律风险分析 - 极端吃播可能违反《反食品浪费法》,主体面临行政处罚[5] - 与商家合作的虚假吃播或夸大宣传可能构成欺诈,需承担民事赔偿责任[5] - 律师建议将食用保护动物、诱导暴饮暴食等行为纳入刑法调整范围[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