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机场大气环境监测
icon
搜索文档
合肥机场携手中科院安光所开展机场大气监测研究成果丰硕
中国民航网· 2025-07-28 08:56
机场大气环境监测技术发展 - 民航事业发展推动机场排放对环境健康影响的关注度提升 飞机在不同工况下排放量差异显著 但现有估算方法难以精准评估污染排放及环境影响[1] - 开展精细化的机场大气环境在线监测与评价预报对治理决策具有重要意义 需解决技术难题以实现污染气体、温室气体、颗粒物的立体监测[1] 合肥机场联合研究项目成果 - 自2019年起与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合作 自主研制3项新产品:紫外差分吸收光谱遥测系统、傅里叶红外光谱多组分遥测系统、大气多要素网格化感知系统[3] - 构建"点—线—面"立体观测系统 实现对污染气体/温室气体/颗粒物排放空间分布的监测 技术指标达国际先进水平 可获取飞机各工况排放特征及扩散规律[3] - 建立机场大气环境实时感知云平台 通过GIS地图展示污染源分布 集成智能化技术实现数据实时监控与分析统计[3] - 开发嵌套网格空气质量模式系统 耦合气象与监测数据 建立精细化模型模拟污染物传播与浓度分布[3] 实验发现的关键规律 - 挥发性有机物排放与机型强相关 CO2排放量受飞机型号及风速/风向/温度/工况多要素耦合影响[4] - NO2和VOCs浓度与跑道繁忙程度正相关 但污染物扩散速度快 颗粒物排放粒径在滑行阶段小于30nm[4] - PM2.5主要化学成分受区域污染和气象条件主导 机场活动影响有限 观测到排放量与机龄存在关联[4] 技术应用与行业影响 - 研究成果为机场污染精准监测评估提供关键技术支撑 助力规划建设、空气质量改善及健康防护措施制定[4] - 未来将继续深化合作推动技术应用 支持民航绿色发展与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