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智慧绿色储粮
icon
搜索文档
大国粮仓的升级故事
人民日报· 2025-08-22 08:43
粮仓技术演进 - 早期土木结构仓房容量仅3万至6万公斤 依赖自然通风和简单防虫措施 虫害鼠害导致粮食损失巨大 [3] - 1950年代采用苏联图纸建设"苏式仓" 单仓面积1000平方米 仓容约2500吨 首次实现机械化进出粮 [4] - 1998年前后建设高大平房仓/浅圆仓/立筒仓 配套"四合一"储粮技术 显著提升储存质量和使用效率 [6] 现代仓储能力 - 全国标准仓房完好仓容超7亿吨 低温准低温储粮仓容超2亿吨 气调储粮技术仓容超5500万吨 [2] - 建成全球最大粮食物联网体系 仓储能力与年度粮食产量匹配达7亿多吨规模 [9] - 计划三年内在七大储粮生态区建设100个绿色储粮技术集成应用示范点 [9] 新型粮仓技术 - 气膜仓采用三层复合结构 气密性达国标6倍以上 结合氮气气调技术对抗高温高湿环境 [8] - 新型楼房仓采用多层混凝土框架 仓容数万吨 配备气垫机/斗提机实现高效转运 [8] - 智慧绿色粮仓配备传感器/物联网/大数据系统 实现24小时智能监测和调控 [8] 仓储效率提升 - 砖混仓房普及钢筋混凝土屋架结构 提升密封性和防潮防虫能力 配备通风设备 [6] - "苏式仓"因砖木结构限制 粮堆高度仅3米多 隔热气密性不足 仓储效率有限 [5] - 现代化仓型配备智能粮情监测系统 有害生物绿色防治技术推动安全保粮向绿色优储升级 [8]
大数据观察|大国粮仓的升级故事
人民日报· 2025-08-22 01:48
粮仓设施发展历程 - 早期土木结构粮仓容量仅3万至6万公斤 密封性差且依赖自然通风 虫害鼠害导致粮食损失巨大 [2] - 1950年代首次技术升级采用苏式仓 砖木结构实现机械化进出粮 单个仓容约2500吨但粮堆高度仅3米多 仓储效率有限且不适应高温高湿气候 [3] - 1998年前后建设高大平房仓/浅圆仓/立筒仓等现代化仓型 配备粮情检测/机械通风/环流熏蒸/谷物冷却的"四合一"技术 显著提升储存质量和使用效率 [4] 现代粮仓技术特征 - 全国标准仓房完好仓容超7亿吨 实现低温准低温储粮仓容超2亿吨 应用气调储粮技术仓容超5500万吨 [1] - 气膜粮仓采用三层复合结构 气密性达国标6倍以上 结合氮气气调技术对抗高温高湿环境 单个仓容达9000吨级 [6] - 新型楼房仓采用多层混凝土框架结构 仓容数万吨且分区设计 配备气垫机/斗提机等高效转运设备 [6] 智能化与绿色储粮进展 - 智慧绿色粮仓配备传感器/物联网/大数据分析系统 实现24小时智能粮情监测和有害生物绿色防治 [6] - "十四五"期间加大仓储设施建设力度 建成全球最大粮食物联网体系 仓储能力达7亿多吨与年度产量匹配 [7] - 计划3年内在七大储粮生态区建设100个绿色储粮技术示范点 推进新技术新设备标准化和产业化应用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