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植保

搜索文档
技术赋能种业振兴
科技日报· 2025-08-15 01:06
"信息技术与生物技术的融合,正推动种业进入'智能设计育种4.0'时代。"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农 林科学院赵春江在报告中指出,虽然当前数字技术在生物育种应用中仍面临数据质量不高、田间信息获 取成本高、国际数据共享受限等挑战,但随着技术突破,大数据将全面渗透育种全流程,推动"经验育 种"向"精确育种"转型;人工智能—机器学习将成为多组学信息解析的新工具,显著提升育种精准性; 智能化装备则将广泛应用于智能育种各环节。 不仅是育种,在农业其他领域,人工智能与大数据技术同样发挥关键作用。中国工程院院士、宁波 大学研究员陈剑平表示,传统植保技术存在精准度不足、人力成本高、环境影响大等局限,而"智慧植 保"通过传感器与数据分析可实现病虫害精确诊断和预测,通过自动化装备可减少人工操作,通过低毒 高效技术可减少农药的使用,推动植保向"全流程智能化、全方位精准化、可持续绿色化"升级。 技术突破还延伸至农药设计领域。中国工程院院士、贵州大学校长宋宝安介绍,其团队构建的具有 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效分子设计平台,已助力创制20余种国产新农药。"2012年至2024年,全球批准的20 余个除草剂新品种创制工作,超半数由该平台引领。"宋宝安说 ...
采用AI多模态植保大模型,北京智慧植保系统亮相联合国粮农组织
新京报· 2025-06-18 11:39
国际植物健康新技术网络研讨会 - 北京市植物保护站作为中国唯一参会单位在会上作《北京农作物智慧植保系统研发与应用》专题报告 [1] - 会议在意大利罗马联合国粮农组织总部召开 [1] 北京智慧植保服务系统突破 - 系统新增小麦、玉米、大桃等作物 服务覆盖作物种类增加到53种 [1] - 整体服务覆盖病虫种类增加到711种 病虫害智能识别种类增加到347种(其中蔬菜病虫230种) [1] - 新增AI全语音智能问答功能 满足眼花及书写不便用户需求 [1] 神农植保多模态大模型1.0 - 由北京市植物保护站与中国农业大学神农大模型研究团队联合研发 [1] - 在原神农大模型基础上新增5万余条病虫防控技术信息 [1] - 新增40万条高质量标注的植保图像数据和3万条高质量植保问答数据 [1] - 成为我国植保领域首个整合识别、预警、防控功能的AI多模态植保大模型 [1] 未来发展规划 - 将持续提升系统智能识别、智能预警等服务能力 [4] - 研发优化病虫害智能巡检机器人等智慧植保硬件设备 [4] - 打造"软件服务系统研发+硬件设备筛选评价+软硬件融合示范推广"于一体的智慧植保体系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