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无动作遗憾
icon
搜索文档
强化学习的两个「大坑」,终于被两篇ICLR论文给解决了
具身智能之心· 2025-07-19 09:46
实时强化学习技术突破 - 核心观点:Mila实验室提出实时强化学习框架,解决现有算法在延迟敏感环境中的动作延迟和缺失问题,实现高频连续任务的即时响应[9][33] - 技术背景:传统强化学习采用"回合制"交互模式,存在环境暂停和智能体暂停假设,难以适应实时变化场景[5][6] 无动作遗憾解决方案 - 交错推理框架:通过异步多过程推理自适应调整并行时序,使1亿参数大模型能在每个环境步执行动作,完全消除无动作遗憾[13][16][17] - 性能验证:在Game Boy/Atari实时模拟中测试,1亿参数模型成功完成《宝可梦:蓝》的快速捕捉任务[18][19] 延迟遗憾解决方案 - 并行计算机制:借鉴CPU流水线技术,一次性计算所有网络层,将推理吞吐量从每Nδ秒提升至每δ秒[22][23][27] - 时序跳跃连接:最新观测值仅需单次δ延迟即可到达输出层,总延迟从Nδ降至δ[24][25][29] 技术协同应用价值 - 互补性:交错推理解决大模型动作输出稳定性,时序跳跃连接降低内部延迟,两者结合实现模型规模与延迟解耦[32][33] - 应用场景:适用于机器人协作(如厨师机器人)、自动驾驶、高频金融交易等毫秒级响应领域[2][33][34] 实验数据与性能 - 基准测试:在俄罗斯方块等实时游戏中,异步推理使大模型性能下降速度减缓,延迟遗憾效应显著降低[28] - 架构优化:通过过去动作/状态增强输入恢复马尔可夫特性,同步减少延迟和优化遗憾[31]
强化学习的两个「大坑」,终于被两篇ICLR论文给解决了
机器之心· 2025-07-17 09:31
实时强化学习技术突破 - 核心观点:Mila实验室提出实时强化学习框架,解决传统强化学习在延迟敏感场景中的动作延迟和缺失问题,使大模型能在高频任务中实现即时响应[9][36] - 技术背景:现有强化学习基于"回合制"交互假设(环境/智能体轮流暂停),难以应对持续变化的实时环境[3][4] 现有技术瓶颈 - 无动作遗憾:因推理时间长导致智能体无法在每一步都采取动作,形成次优策略[7] - 延迟遗憾:动作基于过去状态计算,在随机环境中产生延迟影响[8] 解决方案1:交错异步推理框架 - 通过异步多过程推理实现:允许智能体利用全部算力进行并行计算,自适应调整时序偏移[11][14] - 技术效果:计算资源充足时,可完全消除无动作遗憾(1亿参数模型在《宝可梦:蓝》中成功捕捉)[15][17] - 性能表现:在俄罗斯方块等实时游戏中,模型规模增大时性能下降速度减缓(但延迟遗憾未完全解决)[19] 解决方案2:神经网络架构创新 - 并行计算机制:一次性计算所有网络层,将推理吞吐量从每Nδ秒提升至每δ秒[25][30] - 时序跳跃连接:最新观测仅需δ延迟即可到达输出层,总延迟从Nδ降至δ[26][31] - 组合效果:并行计算减少无动作遗憾,跳跃连接解决延迟遗憾,两者结合可恢复马尔可夫特性[27][33] 技术应用前景 - 互补性:交错推理确保大模型持续输出动作,时序跳跃连接降低内部延迟[35] - 行业价值:为机器人、自动驾驶、金融交易等延迟敏感领域提供高响应解决方案[36] - 突破意义:首次实现大模型在高频决策中不牺牲表达能力,推动强化学习在现实场景落地[37] 技术验证案例 - 游戏场景:1亿参数模型在《宝可梦:蓝》中实现快速适应和动作执行[17] - 性能基准:俄罗斯方块测试显示模型规模与性能下降呈非线性关系[19] - 延迟优化:通过时序跳跃连接将N层网络延迟从Nδ压缩至δ[31]